您的位置: 吉屋网 >楼市资讯 >[干货分享]外部人来信:为什么不能再学中海了?大数据思维必胜NO1

[干货分享]外部人来信:为什么不能再学中海了?大数据思维必胜NO1

来源:大伟看楼市   发布时间:2014-12-16 00:00:00

曾经每一个主流房企都有一颗热爱中海人的心,万科曾通过“海盗行动”从中海地产大规模吸纳一等职业经理人,不少人后来成为万科高速发展的骨干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近两年,挖角传闻逐渐远离了中海?反而是万科、龙湖、融创等企业的人,在人才市场更吃香?

1:在追赶中降速的中海

11月,中国海外系列公司的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为151.02亿港元,而相应的楼面面积约为112.68万平方米。2014年1月至11月,中国海外系列公司的累计合约物业销售约为1340.38亿港元,相应的累计楼面面积约为884.86万平方米(包含了中海宏洋的170亿)。

从销售区域来看,华南片区仍是主力,前11月华南片区共销售315亿港元、已售楼面面积150.8万平方米。

其次依次为华东209.34亿港元、110.84万平方米;北方194.02亿港元、193.33万平方米;华北167.97亿港元、98.29万平方米;西部108.23亿港元、71.29万平方米;香港及澳门地区50.37亿港元、2.25万平方米。

中海今年前11个月的累计合约销售额为1340.38亿港元,表面看与去年同期的累计合约物业销售1317.6亿港元相当。但相比同样级别的企业,在2014年,中海是降速*明显的企业。今年前10月,绿地、万达同比增长超过30%,万科、恒大、碧桂园同比增长也都超过15%,保利同比增长略低。唯独中海出现下滑了两个百分点,而2013年同期,中海销售1216.4亿港元,已经提前完成了当年上调后的销售目标。

2:拿地的红利减弱,曾经的法宝成为负担

曾经的中海核心竞争力是依赖其国企地位、中建附属公司的身份,获得在大量的廉价拿地的机会,而且选择的余地多,在正确的思维下,拿对了很多优质地块,但*近几年,随着政策红利的减弱,房企的竞争激烈,这种拿地模式已经不可持续,特别是受制于国企身份,为了配合地方政府,反而是拿了一些明显是鸡肋的土地,比如在东北三省的大量土地。这些在将来都是隐患。

比如在2013年,在长春,沈阳获得了数百万平米土地储备,作为业内,你懂的,这些地方楼市现在是多么的销魂。

2013年,中海获得土地详细分解

2012年中海获取土地分布

2011年中海获取土地分布

3:项目分部逐渐失去竞争力,成本控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品质。在土地红利减少后,新常态的房地产市场,对运营速度的关注会超过简单的成本思维(下回细述)

免责声明:此信息来源于大伟看楼市 ,微信号:zdw123zdw123zdw ,版权归原作者。吉屋网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无偿服务,在网页上展示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进行删除处理(loupan@jiwu.com)。
买房交流群-12群(420)
  • 旧念何挽:时代倾城好不好?
  • C.yy:对比周边,性价比高
  • 约瑟:准备入手一套
  • 孔龙飞:时代倾城户型采光好
  • 黛子:你买了哪个户型啊
  • 小丸子:大家组团去看看呀
3048人正在热聊楼市
大伟看楼市
共发表1244
+订阅
微信扫码,关注大咖
从市场看楼市,从一线看楼市。中原张大伟的自媒体。
微信号:zdw123zdw123z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