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吉屋网 >楼市资讯 >欧阳捷:城市增长新逻辑——“人口争夺战”

欧阳捷:城市增长新逻辑——“人口争夺战”

来源:欧阳先声   发布时间:2018-04-08 00:00:00

文 | 欧阳捷

导读:人是*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4月6日,我们在美国休斯敦市参加中美房地产峰会,休斯敦市市长授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先生“波士顿荣誉市民”称号。

他在致辞中说:“休斯敦吸引了300万移民,城市发展蒸蒸日上,人们来了就不肯走,希望大家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房地产*上”。

*,他大声疾呼:“房地产*必须在休斯敦”。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呢?

这与中国市长的招商引资并无二致。

城市增长是全世界城市的共同课题,如何才能获得增长?

01

城市增长逻辑正在改变

2010年之前,国内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很快,常住人口年均增长几乎都在10万人以上,当然,经济增长也很快。

2012-2016年,许多城市人口增长已经放缓,包括杭州、南京、苏州、西安、合肥等城市年均常住人口净增长都仅为几万人,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

与此同时,很多城市还伴随着老龄化,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外来人口的支撑,老龄化严重的城市将逐步丧失竞争能力和生命活力。

以上海为例,按照常住人口老龄化率计算目前仅为22.5%,而户籍人口老龄化率已经超过30 %,2050年或将达到44.5%。

如果没有外来人口,上海将失去城市竞争能力和发展活力,上海何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性大都市?

如果城市逐渐丧失竞争能力,就无法吸引人们来到这里、留在这里,城市产业发展就会放缓、资本流入就会减少。

如果城市逐渐丧失生命活力,昔日繁华似锦的城市就会再现日渐凋零、终被荒芜的历史场景。

切莫以为这样的场景只会发生在人烟*的沙漠古城,同样的场景也会上演在人口下滑的沿海城镇。

撤乡并镇也在加速一些乡镇的衰败。

很多中小城镇人口都在净流出,流向更大的城市。

普罗泰戈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没有了人,世界还有什么意义呢?

而大城市却进一步掀起人口争夺战,用人才*政策争夺优质人口,加剧中小城镇的人口流出。

大城市的边界正在不断扩大,轨道交通与基础设施的改善帮助城市增强了扩容的能力。

各类新区新城急需补充产业与人口,但是,传统产业不再受到欢迎。

城市需要的是更具效益、亩产更高的科技产业、创意产业、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重要的资源支撑就是人才。

这些大城市的人口增长门槛界定为40岁或45岁以下,他们既是人才、又是青年,可以为城市带来“三力”价值:

创新力——创立、培育、发展科技产业、创意产业、新兴产业的潜力和机会;

消费力——消费观念、消费意愿、消费能力都促进着城市消费的升级换挡和内需增长;

生命力——他们本身不仅激发城市活力,其家庭高收入也可以支撑更多的高素质人口繁衍。

而这批人正是推动增长、创造美好的中流砥柱。

过去我们说过:“人口流动的背后是资本的流动”,人来到大城市,钱也跟着来到大城市。具有“三力价值”的人口不仅自身带来资本,而且还可以吸引*。

这些城市已经改变了城市增长逻辑。

它们从过去对于人口增长的无为而治转向控制人口增长,现在又转向吸引优质人口、*城市竞争发展的新逻辑。

一些城市已经调整了人口规划,未来四年人口增量将达到 30—400万人。

深圳又是走在全国的前列。去年深圳常住人口净增长高达60万人,而且在未来四年,人口年均增长目标约70万人,届时,深圳将成为1480万人口的“超级都市”。

争夺人口就是争夺未来。

02

人口争夺战折射的是“人荒”

南京、成都、郑州等城市争夺的是本科以上人才,城市追求的是创新人才,人才定位与其城市产业发展定位相对应,与其城市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相匹配。

长沙的城市竞争力不足以与南京、成都这样的城市对抗,只能把人才门槛降级为大专。

西安地处弱势的西北,但抢夺人才凭借一个“快”字,快速启动、立竿见影,仅仅三天,“掌上户籍室”就吸引了数百位在京学子注册、数十名硕士博士完成*,一个季度就*了24万人,相当于其它省会城市两三年的常住人口增量。

迟到的北京、上海转向全球性高端人才竞争,跳开了一般型人才竞争的红海,恰恰是源于其国际性大都市的定位以及对大城市病的恐惧,未来增量相对有限。

人才争夺战正在延伸到中专学历的技术工人,没有技术工人,中国成为高端制造业强国是不可能的。

大城市的人口争夺战还会延伸至并不特殊的工种,甚至建筑工人、清洁工人、机床工人……,未来他们都不再是拿着简陋工具、干着体力的劳动者,而是开着专业机器、专用车辆、专用设备的一群实用技术人才。

未来5年,武汉力争留住100万大学生,沈阳计划吸引70万大学生,合肥正在一网打尽式地争夺人才,只要是职校和*毕业,都可享受人才购房优惠资格。

城市人口争夺战刚刚开始、远未结束,已经出台人才购房政策的城市仅有约20个,更多的城市还未觉醒。

人才的总量是有限的。

漠视人才的城市*终会被人才们用脚投票的。

近四年来,大专院校每年只有700多万毕业生,大部分留在省会以上城市,只有少量毕业生会回到家乡的中小城市。

2016年的职校毕业和初*毕业未*的学生数量几乎相当于高校毕业生数量,同样是人才的庞大群体。

两类毕业生之和几乎相当于当年的出生人口。换句话说,几乎所有年轻人已经都是人才了。

其实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很少有学生不继续上*和职校的,这也意味着吸引人才的购房政策放宽到这个层面,就等于全民购房不设限。

三四线城市也会被迫卷入这场人才争夺战,逃避人才争夺战的城市势必在未来城市增长的长跑中掉队。

都市圈三四线城市可以借助都市圈的扩容而借机享受核心城市人才溢出优势。

不过还是有些城市已经觉醒,昆山、东莞率先动手,它们正及时抓住大城市的溢出效应和都市圈产业发展的机会。

以人才之名吸引人口,折射的是残酷的现实——“人荒”。

如果所有省会以上城市都将人才门槛降至*和职校毕业,全国新增人口很可能都会被一二线城市全部抢走。

虽然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称:“今年进城*1300万人”,但很可能主要是重在*、而非进城,因为农村可转移人口已经不多了。

人才争夺战看似是大城市之间的人口战争,但*受伤的却是非都市圈的中小城镇,它们将面临无人可争、人口减退的尴尬境遇,年轻人,谁还会愿意留在可能日趋衰落的地方呢?

03

大城市再度面临更严重的“房荒”

人才蜂拥而入,大城市做好准备了吗?

大城市首先面对的是住房供应跟不上,当然,它们还面临着*不足、医院不足、交通设施不足……等等大城市病的问题。

过去多年,几乎所有大城市的新增住房用地供应都是趋势性下降的,现有库存也是下降的。

2017年虽然出现了反弹,但增量依然很低,整体供应量也低于2010-2014年。

人来了,房在哪?

摇号购房的本质是——房荒。

杭州加入摇号购房已经迟了,西安或将再次收紧摇号政策。

所有引进人才的城市都已踩上住房供应急缺的“跷跷板”。

深圳去年新增常住人口60万人,同年新增住房用地供应为零,尽管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只是*而非新进城人口,但仅靠城市更新提供新增住房显然是远远不足的。

免责声明:此信息来源于欧阳先声 ,版权归原作者。吉屋网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无偿服务,在网页上展示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进行删除处理(loupan@jiwu.com)。
买房交流群-92群(476)
  • 森:时代倾城怎么样,值得买吗?
  • 时光机:挺不错的啊
  • 随心:现场有优惠活动,可以去看看
  • 随心:现场有优惠活动,可以去看看
  • Lucas:周边环境还可以
  • 小鱼鱼:值得入手
  • 贤:我老婆挺喜欢的
3005人正在热聊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