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会比2022年好一些

来源:地产总裁内参   作者:潘永堂   2022-12-09 09:11:44

文|地产随笔 潘永堂

眼下12月,天气骤冷,楼市同样寒冷

好在惨的2022年,快要结束了!

眼下,一面是3万亿救市的“欢呼”,一面又是销售面的继续“惨淡”,怎么看当下?怎么看救市?怎么看2023年?

今天老潘来聊聊!

1,盼救市盼了一年多,11月,房地产终于迎来拐点式的史诗级救市,民营房企内心从过去的绝望到如今的希望,心态安抚了很多,但也必须看到,重磅利好1个月扩散发酵后,11月百强销售数据依旧同比下滑42.1%,冷意依旧。

2,你会反问,销售没那么惨啊?上半年不一直是销售腰斩,11月也近乎腰斩,这样看来,销售没恶化,而是基本企稳了啊?

结论并非如此。

核心一个重要前提是2021年房地产是“高开低走”,上半年大涨,下半年7月开始腰斩速冷,所以别看11月销售下滑42.1%,那其实是针对去年下半年寒冬销量腰斩的再腰斩,是“双腰斩”!

而且还有一点,11月也是2022年后2个月房企冲刺即拼命供货,冲刺销售后的结果。

所以,当下销售表现,依旧寒气不减。

3,眼下救市三支箭,嗖嗖嗖,又快又准,但本质上更多只是“续命”,而且只是给房地产链条中一个环节(即开发商主体)续命,更精准的说,更多只是给还没爆雷的稳健民营房企续命。

总结下来就是,雷霆恩威,并非雨露均沾,而只是一小部分稳健型民营房企而已!不过好在旭辉也在雨露名单,但目前还没扩大边界。

整体看,三支箭是利好,但不要过度夸大,对所谓刺激房地产回暖,还言之过早。

4,眼下“老百姓收入在下滑,疫情政策还在做“试验”迭代、地产销售还在继续“冰冷”……而且这个趋势并没明显改变。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号称3万亿的三支箭救房地产,可能并非是为了让地产“回暖”和“夜壶”走起,更大可能的出发点是要给当下房地产继续下滑的一种及时“止血、止损和维稳”。

比如三支箭,可能是让还没爆雷的民营房企,给他们止损,或者至少保证他们在23年两会前不会“失守”!

一句话,三支箭,对房企是个止损药方,但不是个复苏药方。

房地产全面复苏的药方,大概率要在2023年两会。

5,为何老潘说是个“局部药方”呢?

核心是房地产是个大生态,是产业链,仅仅针对链条一、两个环节赋能加油是没用的。

核心是房地产整个链条,即“投、产、销、再投、产、销”的循环游戏转盘转不动、转不快,那么,房地产复苏就是自欺欺人。

当下房地产转盘处于超低速旋转,好比多处卡住了,整个问题既不是融资端,也不是民营房企0拿地,核心还是“销”这个房地产链条后一环节卡住了,转不动。

6,销售,是房地产转盘的驱动轮。

“销”转不动,自然“投”不动。

只要销转起来了,投自然而然就起来了。

所以不要拿一时的民营房企0拿地说事,这是短期的。

所以,综合看,融,是续命;投,是短痛;销,才是房地产大转盘转起来的关键之关键!某种程度上,销是龙头,销的复苏才能让融投全面转起来。

所以眼下3万亿救市,虽然解决了优质民营房企续命问题,阻断了民营房企问题进一步恶化,但并没有解决房地产大转盘转起来的系统问题。而且房地产大转盘,单靠行业内的政策优化已经不够,没有经济增长,收入增长,信心修复的大背景,房地产回暖就是伪命题。

7,客观上,利好政策,从中央到地方,从央行到商业银行,从口号到落地的确有个“时间差”,但眼下看的确进度有点慢。

别看11月史诗级融资大放水,但到底落了多少“实得”呢?

结果可能大跌眼镜。

数据说话。

  • 其一,克而瑞监测的100家典型房企11月实际融资总额为517亿元,环比仅增加25%,闹得这么凶救市,但比10月只是增加了25%。

  • 其二,依旧痛苦的是,11月融资总额同比去年11月,还减少了30%,问题是去年11月融资早就高度收紧了。

  • 其三,本就融资总额变化不大且民营房企急需救命的背景下,类似华润置地一家央企11月就融资114亿。

  • 所以民营房企融资难,是两个难。

    一则行业整体留向房地产的钱,显著锐减,二则粥少情况下,央国企凭借信用优势还要“先喝”一大部分,终留给大多民营房企的续命之水,并不多!

    8,11月开始号称“2500亿”储架式融资,目前框架下首期落地的有多少了?答案也不乐观。截止目前,只有龙湖,美的,金辉分别获得发行20亿,15亿,12亿的支持。相对每家民营房企数百亿、数千亿的有息负债,还是太沧海一栗了。

    某种程度上,3万亿可救命,但救不了急。

    所以,眼下民营房地产的活法,活下去无非两点。其一,等更多更有效的政策,等经济修复,其二,自救,熬下去,跑赢时间。

    短期看,房地产依旧在出清周期中!

    9,新问题又来了,这一轮房地产调整和出清,到底还要多久?

    事实上,号称从2016年房住不炒调控开始,看似调控很久了。但实际上,调控真正下狠手的是2020年8月三道红线开始,而真正传递到市场是从2021年7月开始“急冻”,自21年7月到22年12月,这一轮房地产“谷底”运行已经18个月,正好1年半时间。

    房地产以前的周期波动,在谷底一般是待2年,2年,是“惯例”了。

    所以,很多人预测眼下依旧不会回暖,而至少要等到2023年6月,正好2年。大家的愿望也好,推测也罢,认为2023年3月两会各部委人事到位,各种救经济救楼市大招发出,传递到市场上经过2、3个月加热,正好6月迎来销售回暖。

    应该说,逻辑是说的通的,但没人敢信誓旦旦,大变局的关键节点上,无人能言之凿凿。

    但老潘还是强调:人活着,苦难不怕,怕得是没有希望,所以,至少2023年6月回暖对地产人而言,是希望所在!

    类似绿城掌舵人张亚东,融创孙宏斌等大佬也给出了明年6月或回暖的判断。

    10,在近一份明源走访10余家标杆房企且针对CFO的回暖调查问卷中,标杆房企CFO们也给出了2023年的乐观预测。

  • 38%的企业预计在2023年6月前后,

  • 20.7%的房企预计在2023年9月前后

  • 17.4%的房企认为回款在2023年12月后及以后

  • 显然,76%的CFO认为2022年下半年回暖,而少数人认为23年上半年回暖,或是24年之后吧。

    11,回望2022大半年,的确把地产人的信心搞没了,剩下的只有绝望,但这只是短暂的。老潘提醒一点的是,客观而言,2022年是中国楼市的一个意外,是一个众多小概率利空,大集中的年份。

    以往房地产跌落只是一个政策调控引发,但2022年房地产跌落,是一个“前所未有,行业内外,全局洗牌、天灾人祸“集聚在一起的年份。

    随便拿出一个都是以前年份的超大利空——俄乌战争带来的全球不安全恐慌,疫情本身和疫情管控带来的恐慌二重奏,经济突发快速下坠,失业加剧收入腰斩的痛苦无奈,20大前后全方位的大变局,一批批的民企爆雷……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抵得上2022年之前年份的利空。

    所以悲惨的2022年,是所有国内外,行业内外、天灾人祸利空的“集大成者”。

    多发的苦难恐慌,全都挤在一个锅里了!

    12,诚然,2023年,依旧会很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2023年会比2022年好一些。

    一则三年疫情目前看已经接近尾声,至少2023年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比2022年温和很多,高盛也预计2023年两会动态清零的政策会全面正式消退。

    二则高盛、花旗、中信证券等机构都预测中国2023年GDP增速将明显超够2022年,预计反弹到5%~6%左右,2023年整个经济基本面会向好。

    三则22年的国策流露出“安全,经济第二”(疫情严控和算政治账阻断了经济的短期活力)的导向,但2023年,20大已结束,两会新班子确立后,预计2023年国策又会重回经济优先的轨道上去。

    毕竟,发展才是生产力。

    本质讲

    发展,就是的安全;

    发展,才是的稳定!

    13,昨天的黑马传奇与今天的爆雷ICU,房企生不如死,悔不当初,这让我们不由感叹,良性发展太重要了。

    发展,才可以解决很多明面和潜在的问题,而不发展,本身就是房企的风险,因为不发展,让所有的隐形问题全部恶性的涌现和放大……

    所以,一定要发展,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更体面,更从容,也更有力量去解决各种企业问题!

    事实上,这一轮民营房企“兵败如山倒”的惨局,势大于人的无奈,无论地产首富,还是明星大佬,还是明星总裁,大家都已无力回天。

    所以,大危机时,别指望什么英雄可以扭转乾坤?更好的应对危机是平常时刻克制,避免让企业进入危境。

    14,虽然历经2022年煎熬,洗牌,衰败,但依旧要相信,中国房地产不会倒,活下去,房地产依旧有可为,只是门槛提高了而已。

    15,未来房地产回暖还是靠需求端,靠经济回暖,长期靠收入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提升。这一轮房地产大调整,很多没买房的人都希望房价恨不得暴降50%。

    但说实话,房地产一个格局是,即使房价下降20%、30%,但其实中国大多数人依旧买不起,毕竟6亿人收入在1000元月以下,本质是中国收入结构的底部人数基数占比过高,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产业结构造成。即中国中低端农业,中低端制造业,中低端服务业占比太高了。

    所以,在频繁批判房价高的同时,也可以反思,中国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也是中长期化解房地产民愤的关键!事实上,全世界核心城市,房价就没有便宜的,也是10万平米,20万平米,但好在发达国家人均GDP,人均收入高。

    16,虽然眼下房地产回暖难,但还是要对后市有信心。

    这2个月的金融三支箭,从2500亿到金融16条,到第三支箭,目前共计3万亿的强力救市,让我们也感叹——过去打压房地产有多狠,今天救市的力度就有多彪悍。

    诚然,储架式分期,信贷额度下放,框架协议等都需要分步走,落地还需时间,但中央救市大水猛灌的态度是有了,立场是有了。

    相信,未来短期如果市场继续不买单,企业继续爆雷……相信更猛烈的、更务实的救市还会到来。

    所以,未来的救市,只是术、是手段,救市工具的优化,强化,深化而已,关键欣喜的是中央对房地产的态度变了、立场变了,后者是方向,是定性,是大势所在。

    17,应该说,调控政策里从2021年的坚定到2022年11月大拐点的重启救市,让我们再一次深信——房地产,始终是中国经济的信仰和支柱,至少中短期是信仰。

    其实房地产并没有什么特殊,只不过他相对其他产业救经济更有2大奇效,其一,见效快,其二,量级,没有一个产业像房地产一样,救房地产就是救了房地产上下游50多个行业这种“以点带面”的效应。

    对比之下,其他产业不是靠政策就能扶起来的,但中国房地产历来都是政策市,是可以扶起来的。只不过,这一轮扶的难度要大很多而已!

    18,提醒一句,房地产,除了中短期是信仰,其实长期也是!

    长远看,即使未来中国科技产业,高端服务,高端制造业在GDP占比更高了,但并不妨碍未来中国房地产依旧拥有一席之地。两个理由至少可以支撑。

    其一,欧美房地产开发大潮已结束,但房地产占GDP依旧超过10%,后开发时代,房地产对GDP增量的贡献依旧巨大。

    其二,中国存量房地产资产已经400万亿,很多老房子都40年了,每年按照1.5%到2%的物业更新,那么每年都有6万亿到8万亿市场。

    如此以来,我们不必“绝望”于当下的寒冬,而是继续对中国房地产抱有希望,悲观者或许正确,但唯有乐观者在行动!

    就在昨天12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2023年经济发展要三稳导向。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这其中,稳增长是,是关键。

    会议要求,2023年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并要求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信心是黄金。

    预计2023年的信心,应该比2022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