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房地产再次回归“支柱产业”

来源:徐三刀评楼市   作者:燕十三   2022-12-22 13:33:45

很多楼市专家,都有一门绝技,叫做“听风辩位”,只要看到风向往哪里吹,就知道哪里一定是方向!

12月15日,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鹤总明确表示: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这些话铿锵有力,完全契合此前银保监会郭总(发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很大的增长潜能)、央行易总(发言: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央行潘功胜(发言: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力度,保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论调。

这是时隔十年时间,房地产再次被认定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从2016年以来听到的温暖的声音,让专家们喜极而泣!

为什么此时此刻,突然之间,房地产又变成了香饽饽?还被再次认定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那什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下是一段解释,仅做参考: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

在不同的国家,支柱产业也不一样,有些极为多元,例如美国的科技、金融、军工、娱乐等等,都是支柱产业;有些十分单一,典型如乌克兰的农业,外蒙古的畜牧业,阿联酋的石油业。

这些支柱产业所反映的,就是国民经济之中能带来GDP的,还有就业量的行业,有些细分领域含金量高但却没有办法成为支柱产业,例如光刻机,永远不可能成为支柱产业。

2003年,中国刚刚入世之后,房地产业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地位被正式确认,当时不仅带动国内百业发展,甚至还把身处经济危机中的日本也帮了一把,大前研一在《M型社区》中反复强调,与中国城市化相关的产业,在“失去的三十年”之中还在逆势上涨。

这一次我们再次将房地产列入支柱产业,虽然不一定能有带动周边国家的效应,但拉动国内经济上涨,期待值还是很高的。

我们放开对于房地产的偏见,仔细看下今年的重磅消息。

其一,失业率出现了历史性数据。2022年5月21日澎湃网发布《"失业率超18%, 年轻人的反应耐人寻味":追踪5年的真实调查》,提出:国家统计局新数据显示:2022年4月16-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达18.2%,明显高于总体6.1%的水平。

其二,社会财富创造失去积极性。2022年11月13日经济观察报《未名宏观|社融信贷超预期下行,符合今年季节性波动特征》提出:2022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9079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7097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已经是断崖式下跌。

其三,银行负债出现持续暴增。2022年11月5日任泽平团队指出:一是2022年以来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截至2022年上半年,居民储蓄率达36%;二是银行存款利率降低的趋势下,住户存款总量高增,2022年8月住户存款较年初增加10万亿,是去年同期的2.3倍;三是存款定期化明显,定期存款占存款比重高达68.9%,为历史水平;四是储蓄倾向处于高位,近六成居民倾向更多存款。

“大聪明们”会问,为什么不让高科技产业吸纳失业人口?12月份,新华社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全国农民工平均年龄41.7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达27.3%,这在农村都抱孙子了,他们怎么去做高科技?

此前,国家提出的“六保”个就是“保就业”,如果连这个都保不住,其他的也是连锁反应。

立足于“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提供以下分析,仅做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其一,前五年房地产整治,我们可以视为将房地产灰犀牛提前预演,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容错能力不足的情况之下,随意试错的代价很高昂,尤其是遇到地缘战争、经济制裁、疫情拉锯,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其二,彻底放弃房地产是不可能的,除非有其他产业可以每年承担8万多亿的土地出让金缺口,还有房地产上下游数千万的佣工量,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这两个诉求已经给了房地产存在的必要性。

其三,在所有人都经历过过山车式的滑落之后,我们应该重新认知房地产的基础产业地位,目前一线城市城市化率已经达到巅峰,反倒是二线城市,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城市,城市化还在半山腰,开发空间很大。

其四,在中西部省份之中,西安算是比较特殊的,人口密度很高、收入差距很大、消费群体集中、换房需求旺盛,但西安的经济规模小,没有办法全面突围,因此,分级别、分种类、分重要性开发直接影响西安楼市。

鹤总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关于“切实防范房地产市场泡沫”提出“世界范围的众多金融危机中,房地产问题都成为举足轻重的脆弱性来源”,回顾2016-2022年政策,对于房地产的“去杠杆”、“减总量”、“降速度”、“保交付”等等都是在“固体培元”。

赶在这一波全球央行吹起的资产泡沫崩溃之前,我们自己提前打响了一场“去泡沫”的战争,从现在来看,虽然疗效显著,但也是伤筋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