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网 >房产问答 >其他 >其他 >详情

中国政府会对房地产采取“救市”吗

154****8946 | 2014-03-30 11:24:17

已有2个回答

  • 146****1679

    1 救市是一种政府收购行为,一般认为市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针某种产业进行投资扶持,以期缓解该产业面临的风险。一般认为当某个行业面临重大危机,可能波及其他多个行业,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的时候应对其采取救市措施。

    2 一个案例是1987年美国大陆银行的信贷危机,当年由于金融危机,美国大陆银行将近30%的贷款成为坏账,如果大陆银行倒闭,全世界将有1000多家大量杠杆持有大陆银行的金融机构同时陷入危机,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对冲基金,此时美国政府采取了救市措施,动用美联储资金收购了美国大陆银行95%的股份,从而化解了此次危机,这也是美国有史以来银行业**严重的危机之一。

    3 根据目前的情况,针对房地产的措施应当不能称为“救市”,因为国家并没有将任何一家上市房地产公司收购为国有,目前的措施只是在缓解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刺激消费需求,这应当称为“暖市”。

    4 目前的暖市措施是不理性的,因为房价仍然在上涨,并且超过国际房价收入比警戒线,因此应当继续抑制投资性需求,对房地产采取从紧的金融政策,降低房地产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才能降低国家面临的经济风险;

    5 有人认为房地产商一旦面临破产将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实一旦房地产商面临破产,政府可以通过收购的方式将其收归国有,并将相应的房产转为政策保障性住房,同时有效释放国民消费内需,这才是真正的救市措施。

    综上所述,目前国家的暖市措施是不理性的,并且会耽误真正的救市措施的实施时机,因此,目前的暖市措施弊大于利。

    [名词解释]

    杠杆持有:
    简单说,就是我买2块钱的股票,1块钱我自己出,剩下的1块用借来的钱,这样就叫做1倍杠杆,这样,在不考虑借贷利息的情况下,假如股票涨了,我将获得两倍的收益,当然,如果跌了,我也要赔两倍的钱。
    世界上大的投资机构及如投行、保险公司一般都是杠杆投资,而且杠杆率一般都在25-30倍左右,也就是自有资金:借贷来的资金=1:24-29。 可以想象他们一旦赔钱,波及的面会有多广。

    对冲基金:
    一种战略投资方式,比如我看好中国房地产行业想投资,为了防止风险,我就选择这个行业里面的3-5家互为竞争对手的企业,分别给他们投一些钱,这样,不管谁赢谁输,只要中国房地产这个行业好,那么我都能赚钱。
    国际上大的投资机构一般选择跨国对冲,比如对冲欧洲和南美的同一个行业,或者对冲亚洲和非洲的同一个行业等等。
    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大量的依赖国外的投资(中国就是一个),尤其是对冲基金的投资。假如这样的投资机构出现危机,往往会对多个国家的多个行业造成严重的冲击,导致大量公司资金短缺甚至资金链断裂。

    查看全文↓ 2014-03-31 19:22:01
  • 156****7755

    摘录:
    为什么该救?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给出的理由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深圳房价连续调整,到现在比去年**高峰时下降了近40%,但价跌量不升,这不符合经济规律,确实存在一些不正常的因素。此话言外之意,即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下跌是政策有意打压的结果,已经违反了基本的经济规律。

    这正是问题关键所在,房地产市场失灵了!笔者认为,深圳楼市该救,但这一观点并不是为投资者考虑,而是总体考虑中国经济与金融风险的结果。

    反对救市者的理由是,目前深圳楼市并没有崩溃。市场有其发展周期,有高潮,就必然有低谷;现在的楼市低迷,只是由于部分原因处于低谷而已,这是正常的经济规律。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深圳部分楼盘房价降了三成,开发商没有倒闭,银行金融风险也没有爆发,没有必要救市。

    但真到爆发时,抢救就晚了,就会酿成美国式的房地产危机,而中国并没有像美国那样的危机转嫁能力。房地产牵涉到金融与地方财政两块。2005年,全国土地拍卖价款6000亿,2006年达到7670亿,2007年进一步达到1万亿。三年时间,房地产商买地花去了2.3万亿。从全国30个主要城市地价占房价的比例来看,2000年到2004年基本维持在23%左右,2005年达到27%,2006和2007年降低到25.3%和23.2%.按照**低23%计算,这3年买地花费的钱需要在未来卖出10万亿的房子来。假设开发商的毛利率是30%,那它的成本要达到7万亿。付出2.3万亿土地款后,房地产还有能力再付出4.7万亿造房子吗?假设贷款比例为50%,他们的自有资金能达到2万亿以上吗?2007年全年的房地产销售才不过3万亿而已。

    目前房地产价跌量减,对于房地产企业是个严峻考验,对于银行何尝不是。银行贷款中30%的房地产贷款,即使银行收回当房东,静候房地产再度升温,如何弥补时间成本与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贷款面临的严重风险?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果地价减少一半,地方政府以什么弥补公共财政的不足?中央政府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对于目前正在转型的中国经济而言,保持金融与公共财政的稳定至关重要。深圳楼市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与其他城市有联动效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查看全文↓ 2014-03-30 11:31:09

相关问题

  • 权威消息人士透露,住宅和城乡建设部正在拟定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新措施,并将上报国务院,该措施将包含在国务院稳定宏观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中,且有望近期出台。 “我不赞成‘救市’的说法,房地产市场回归稳定是此轮中国经济应对下滑风险的**重要力量之一。”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说。 楼市新政有望近期出台 时至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的地方救市政策一波紧似一波。以日前出台的杭州24条为例,包括买房送户口等多年未见的以鼓励购房为目标的优惠政策重现。“地方政府的政策肯定是根据中央意图而来。”中国住房产业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说。 另一边,中央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制定全国性房地产市场“回稳”政策的说法甚嚣尘上。有报道称,中国房地产协会已经给国务院有关领导递交了一份房地产政策调整建议,主基调是改变目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改为“适度控制”。具体政策包括:允许地方政府自行救市;降低房地产交易有关税率;鼓励改善性住房需求等。 另有报道称,聂梅生透露,由住宅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提出的房地产市场新政有望在下月推出,方案内容包括部分取消对第二套以上购房提高**比例和利率的限制,下调相关税费以及延长个人房贷偿还期等。 15日,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朱中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并没有否认递交建议一说。聂梅生则向上海证券报表示,新政即便不在下月推出,年底之前一定会出台。她同时用“迫在眉睫”一词形容房地产市场“回稳”的重要性,并表示房地产新政将经过多个部门会签,而并非源自单一部门的决策。 同样是昨天,住宅和城乡建设部两位高层均表示因话题敏感,不方便就调控新政接受采访,其中该部委政策研究中心一位高层表示正在撰写相关报告。 到昨天晚些时候,上海证券报获得证实,住宅和城乡建设部正在拟定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系列措施,并将上报国务院,该措施将包含在国务院稳定宏观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中,且有望近期出台。 调控基础变成鼓励消费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全国性楼市利好政策已经呼之欲出。而聂梅生的“迫在眉睫论”也被多数地产界人士和决策层认同。“现在已经不是考虑房价收入比等单纯的房地产指标的问题,而是要通过房地产拉动可能走出向下曲线的中国经济的问题。”一位房地产界资深人士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纵观出口、内需、投资这所谓的国民经济“三驾马车”,出口无疑将受到直线下挫的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而启动内需仍将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且显效缓慢。“消费会得到改善,但增长不会很直接,因此防止经济突然过快下滑,只有投资,而投资中20%是房地产投资,所以现在应非常密切地关注房地产市场,这确实很重要。”夏斌称。 其实,关于房地产市场可能迎来复苏的说法在9月份就已经传出,10月初举行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战略方针,令市场再次强化了房地产市场回暖政策出台的可能性。 去年以来,随着房地产领域有关调控政策逐渐显效,以交易量大幅下降和部分商品房销售价格跳水为特征,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下降通道。毕马威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房屋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5%左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大隐忧。“虽然目前中国的出口额、零售市场和工业利润仍旧保持较快增长,但值得借鉴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此轮经济下降正是由房地产和汽车市场遇冷引发的。这一点与目前中国的情况十分类似。”毕马威亚太地区主席George称。 另有华东某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向记者透露,因为2008年土地出让量骤减,且成交价格低迷,部分地方政府从土地市场的收益已经减少1/3甚至50%。“一直以来,土地收益和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占地方政府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其中房地产税收占地方税收收入的1/3,房地产市场一旦长期低迷,对中国经济构成的影响可能出乎市场意料。”一位经济学家表示。 “现在执行的楼市政策是在防止市场过热的大原则下提出的,在目前市场已经开始回调,且交易量下降明显的情况下,原来的调控基调已经不合时宜,市场调控基础已经变成鼓励消费。这样的市场形势说明,出台新的楼市政策完全有必要。”中国住宅及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 房地产融资形势局部回暖 一系列利好刺激地产股在资本市场逆市上扬。15日,A股各行业指数几乎全线下降,地产指数则以2.02%的涨幅列行业涨势首位。万科、保利、金地等大型地产股几乎尽数翻红。业内人士预计,事实上,房地产业新一轮利好可能刚刚启动,随着实质性利好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将再次身负拉动投资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使命。 但分析人士指出,新政出台可能不会立即在市场上形成合力。“宏观调控政策显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起码在今年来看,房地产市场不大可能于年底时体现明显的回暖趋势。”聂梅生表示。而一些欲在年底前在销售量方面做**后一搏的大型开发商也许仍将寄希望于直接的降价促销。 有消息称,恒大地产拟在年底前再推12个楼盘,全年回款计划在150亿元左右。万科、龙湖等企业因业绩表现和现金流等各种需求同样可能继续其降价策略。 “货币政策的显效可能增加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性,令房地产融资形势局部回暖,但总体来说,我们预计中央的调控意图会是以刺激需求为主,而不是放开对开发商的信贷。这样可以保证开发商在资金链紧张的前提下继续其价格战略,进而稳定此前的宏观调控成果,同时推动成交量上升,令消费有所抬头。”易居中国房地产研究院分析师称。 对于国内银行业而言,房地产放松政策同样被看作利好。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此前表示,新政一方面有助于房贷业务增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稳定房地产价格和房地产贷款的质量。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国内上市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为1.39万亿元,个人贷款规模为3.335万亿元,其中个人贷款的绝大部分是按揭贷款。两者相加约占上市银行贷款总额16.23万亿元中的30%。“因此,房地产政策放松对银行改善资产质量有很大帮助。”专家表示。 “包括降低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货币政策的放松一定会对房地产信贷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我们预计,新政也可能在直接融资方面有所突破,比如此前一直在呼吁的REITS产品等。”聂梅生称小房子里的鱼

    全部8个回答>
  • 抑制房价也是救市计划的一部分,首先作为一个政府,要考虑的是民生问题,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疲软,政府做出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但是他增长过快,是否会有更多人买不起房?会否出现泡沫呢??

    全部2个回答>
  • 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压力较大,前三季度GDP增速下降至6.9%。前三季度的房地产数据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去年以来持续下滑,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6%,住宅投资仅增长1.7%,表明房地产业形势不容乐观。 了刺激楼市,从2014年930开始,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轮政策松绑政策: 第一轮:各地的松绑限购政策; 第二轮:2014年930央行的限购政策调整及降息; 第三轮:各地纷纷发布的购房补贴及央行的再次降准; 第四轮:2015年330前后的,开始鼓励自住及改善需求的政策,主要在公积金政策; 第五轮:2015年8月,松绑限外令、再次降准降息、全国针对二套公积金政策松绑、辽宁等省的救市政策。 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导向不仅仅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考量,更是由于楼市正面临痛苦的去库存阶段,这既关系到启动需求,又关系到化解风险。为此,中央政府一方面从财税、信贷、公积金等相关政策出发,鼓励改善性需求入市,另一方面通过住房保障货币化安置以加快商品房库存消化。 但整体看2014年的930-2015年的930,基本松绑的对象都为改善需求,从2015年930开始,松绑对象开始面对刚需。未来的政策松绑还有十一种绝招: 1、继续降准降息:降息通道已经全面打开,从2014年11月末开始的本轮降息通道看,6次降息购房按照基准利率计算,百万20年利息减少幅度高达22.57万。未来还有继续降低的可能性。 2、商业贷款**继续降低:目前看,之前非限购城市的**降低到25%,政策有望继续调整降低。 3、户籍改革:降低工作居住证转户难度,即使在限购执行严格的城市,工作居住证的办理难度也有望降低。在未来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总方针下,购房落户政策将在更多城市得到演绎和深化。 4、继续降低房产交易环节税费:包括契税返还、营业税调整都有出现的可能性。 5、放缓房产税落地:负面政策出台会越来越谨慎。 6、普通住宅标准调整,降低税费。 7、继续释放规划政策红利: 2015年9月,河北省及云南省先后发布房地产市场相关重要文件,都意在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河北省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为契机,提出促进北京周边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以建设与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卫星城市为目标,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不建“睡城”和“围城”。云南省也同样强调突出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强化滇中经济圈房地产业的支撑作用。通过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并鼓励农民进城购房,以促进居民住房消费。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支持房企融资需求,减轻房企资金负担。 8、直接购房减免税费+补贴: 郑州市政府宣布,相关家庭若自愿放弃保障房购房资格,转而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将对其购房90平方米以内部分给予每平方米800元的补贴;长沙市政府5月19日发文称,购买绿色建筑、产业化住宅、全装修普通商品住宅,按60元/平获得补贴。后续同类型政策依然会有很多。 9、降低房企融资难度:仅10月就有12家企业发布内地公司债或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额达到了470亿。 其中包括荣盛、北京城建、华夏幸福、金地、旭辉、金隅、远洋、泰禾等多家知名房企。 10、买房就是爱国:从各种宣传角度提升对房地产行业的容忍度,目前来看人们对地王、房价已经开始逐渐接受。 11、减少土地供应: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减少保障房供应,鼓励购买普通商品房。 12、公积金政策继续松绑:公积金首套房**下降至20%,贷款利率下降,房贷速度提速等利好政策。 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在去年逐步宽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码,中央政府完全摒弃了“调控”、“抑制”等持续多年对楼市的取态,而是以“稳定”、“支持”、“促进”为核心导向。这一方面是由于宏观经济运行承压,另一方面则是房地产市场本身正面临痛苦的去库存阶段。未来刺激政策可能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

  • 所有疯长的房地产市场都会有可能崩盘!历史告诉我们:●美国:1926年破碎,间接引发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日本:1991年破碎,导致日本长达15年的经济萧条●东南亚、香港:1997年破碎,香港出现十几万名百万“负翁”20世纪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100年,房地产业的兴盛无疑是刺激这100年间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出现过可怕的房地产泡沫,结果使无数投资者转瞬间一贫如洗,从而留下一幕幕悲剧。美国房地产泡沫:7.5万人口的城市竟出现2.5万名地产经纪人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建筑业日渐兴盛。在这种背景下,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佛罗里达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泡沫。然而好景不长,到1926年,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碎,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或自杀、或发疯,有的则沦为乞丐。这跟我们的海南岛不是有点相似吗?日本房地产泡沫:东京都一地的地价超过了美国全国地价总和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东南亚、香港房地产泡沫:香港业主平均损失267万港元继日本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也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而其中以泰国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泰国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优先投资的领域,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海湾战争结束后,大量开发商和投机者纷纷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加上银行信贷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与此同时,大量外国资本也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性活动。遗憾的是,当时这些国家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控,**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构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1996年,泰国的房地产业已处于全面危险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其中办公楼空置率竟达50%。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并直接导致各国经济严重衰退。东南亚金融危机还直接导致了香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香港的房地产热**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李嘉诚、包玉刚等商界巨子纷纷投资房地产领域,香港十大房地产公司也先后公开上市,而来自日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资金也蜂拥而入。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香港的房价和地价急剧上升。到1981年,香港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世界房价**高的地区。1984年—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中环、尖沙咀等中心区域每平方米房价高达十几万港元,一些**的写字楼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0万港元的天价。受房价飞涨的刺激,香港的房地产投机迅速盛行起来,出现了一大批近乎疯狂的“炒楼族”。就在香港的房地产泡沫达到顶峰时,东南亚金融危机降临了。1998年—2004年,香港楼价大幅下跌,如著名的中产阶级居住社区“太古城”,楼价就从**高时的1.3万港元每平方英尺下跌到四五千元。据专家计算,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而对于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更是不堪回首。在这场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业主损失267万港元,有十多万人由百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负翁”。可以说,发生在上个世纪的3次房地产大泡沫,对当时和后来的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它们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惨痛的损失,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而这些教训在世界各国房地产热高烧不退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美国人,日本人,香港人当年都认为房价是只增不减的,买到便能赚钱。这跟现在中国人的想法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房价不是只涨不的,泡沫越大,崩盘越有可能的!

    全部5个回答>
  • 这个很难说。主要还是看ZF维护房价的决心倒底有多强!ZF相关部门一直在强调:要打压房价。但从未说过要让房价大跌(崩盘)。这也不符合ZF服务社会人民大众的利益。如果楼市大跌,会让很多人破产,让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瞬间蒸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社会动荡是很厉害的。会让很多人家破人亡。这不符合ZF服务社会、稳定社会的意愿。

    全部5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