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网 >房产问答 >银行贷款 >首套二套 >详情

我和妻子哟两套住房,如何否买第三套房?

138****8383 | 2014-03-05 20:51:44

已有2个回答

  • 137****5087

    目前,银行严控房贷政策,收紧信贷“闸门”,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十条”及“京十二条”要求各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状况暂停发放第三套房及以上贷款,现在北京的各家银行对第三套房均已停止发放贷款。

    那么,停止对三套房的贷款,会涉及什么样的人群?记者从 “伟嘉安捷”提供的数据统计了解到,北京目前三套房贷款的比例较少,比重不到总贷款人群的10%。虽然涉及的人并不太多,但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实行的三套房停贷是房地产宏观调控实施及执行上**严厉的一次,对打击房地产投资、投机人群会起到有效的作用。

    结合目前实际操作情况,“伟嘉安捷”将银行认定为第三套房贷款的八种人群归纳如下:

    第一种:个人名下有两套商业贷款记录,一套已还清并出售,另一套未还清,这种情况如若再次贷款,会被银行认定为第三套住房贷款。

    第二种:个人名下有两套商业贷款记录,全都已还清且出售,虽然能够提供两套住房出售的证明,个人名下无房产,但再贷款时也会被认为是第三套。

    第三种:个人名下有一套商业贷款已还清,另一套是公积金贷款也已经还清,借款人想要用公积金贷款购买另外一套房产,按照公积金新政规定视为三套房,按照三套房贷款政策执行。

    第四种:个人名下首套房公积金贷款,二套房商业贷款,再次贷款还准备用商业贷款,这种情况肯定会被算做三套。

    第五种:夫妻双方,婚前一方使用商业贷款购房,另一方购房用的是公积金贷款,婚后两人想要以夫妻的名义共同贷款,根据新政虽然都是婚前的个人贷款行为,但因央行征信系统中都存有记录,所以以夫妻共同名义贷款买房还是会算做三套房。

    第六种:夫妻双方,一方婚前有房但无任何贷款未出售,另一方曾用商业贷款为父母买过房产,结婚后以无贷款的那一方名义用公积金贷款再购房。根据公积金贷款的现行政策,无论个人名下房产是否已出售,贷款是否已还清卖掉,再贷款使用公积金时都会算做一次购房记录,在以家庭为单位,认房又认贷的政策标准衡量下会被视为第三次贷款购房,予以停贷。

    第七种,夫妻双方,婚前一方名下有过一套全款购买的住房已出售,一套公积金贷款购买的住房已还清未出售,婚后想以另一方的名义申请公积金贷款再购房。根据公积金贷款新政,婚后准备购置的这套房产属于第三套房,公积金目前是停贷的。

    第八种,夫妻双方,婚前一方有一套全款购买住房但名下无贷款,婚后以另一方名义全款购买了一套住房,现在两人准备以两人共同名义用公积金贷款再购买一套房,根据目前公积金新政规定,两人准备再次购买的住房是属于第三套房,公积金是停贷的。

    查看全文↓ 2014-03-06 19:32:03
  • 148****3983

    不可以,按规定2套房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但是目前全国的房产系统还没有联网,不一定查得到你老公老家那套房子,具体操作还是要咨询当地的房产公司吧,每个地方政策都会有些不同

    查看全文↓ 2014-03-05 21:01:57

相关问题

  • 不能再买了,虽然只写了你妻子的名字,但房子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孩子如果过18岁,就可以以孩子身份买

    全部2个回答>
  • 名下已经有两套房,无论是全款购房还是贷款购房,在大多数的城市都是没有办法再购买第3套房的,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已经禁止第3套房子出售,只能够去一些没有房贷限制的正式购买。利用贷款购买第3套房,在符合当地兽防条件之下,无论是首付的比例还是房贷的利率都会有所上升,而且会比第2套房的比例还要高,并且对于用户的审核是很严格的。现在在申请房屋抵押贷款的时候,可以利用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无论哪种贷款都只能够使用两次,暂停对于第3套住房的发放。相对来说商业贷款的利息会比公积金贷款的利息要高很多,唯一的好处就是商业贷款的额度比较高,不像公积金贷款只能够申请40万到70万的贷款,对于绝大多数的城市来说,剩下的一部分贷款就需要走商业贷款。

  • 买第3套可以用父母的名字或者成年小孩子的名字,如果都被限购了的话,就没法买了如果非要买,就把房子都换到一方的名下,然后办离婚,名下没有房子的再去买,不过隐性风险比较大公积金**主要看你之前用过几次,如果一次没用过,可以用足的如果用过一次,这次要看人均的,低于33.4才能用,否则用不了

    全部3个回答>
  • 限购的区域是不能买,你可以在不限购的区域购买,一次性付款就行。

    全部3个回答>
  • 要是操作成首套,必须把你妻子的名下的房子全部过给你丈母娘,这样你们离婚后你妻子买房可以安装首套走,但是你们在复婚共同还款现在还操作不起来

    全部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