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网 >房产问答 >银行贷款 >贷款流程 >详情

青岛二套房如何贷款 青岛二套房如何认定

137****6577 | 2016-05-30 16:48:39

已有1个回答

  • 143****3057

    青岛严格界定了二套房认定标准,即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的非保障性住房房贷次数。青岛二套房的界定原则是什么?如何办理贷款? 青岛二套房的界定原则 1、一套房人均住房面积低于青岛市住房标准26.83平方米的,购买第二套住房仍旧按照首套房20%的**比例及七折利率优惠。 2、人均住房标准以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家庭标准计算。 青岛二套房如何办理贷款 1、二套房使用公积金贷款 二套房想使用公积金贷款的话,必须要偿还清第一套公积金贷款才可以申请,并且**需要50%以上,需要收入符合要求,公积金正常缴纳,才可以办理贷款。 2、二套房使用商业贷款 二套房想使用商业贷款的话,也会按第二套贷款政策办理(因为第一套房已经有登记记录),**需要60%以上。需要是青岛户口并能提供正常的收入证明、社保缴纳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才能办理第二套商业贷款。

    查看全文↓ 2016-05-30 16:53:39

相关问题

  • “二套房”是第二套普通自住房的简称,那么,银行认定为二套房的情况有哪些呢? 二套房认定情况 一、父母名下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再购房 【详解】根据新的政策,家庭成员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划为家庭范畴的。所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申请贷款购房时,就会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 二、未成年时名下有房产,成年后再贷款购房 【详解】根据目前银行“认贷又认房”,如果不出售现有房产的情况下,再贷款购房是属于二套房的,将按照二套房的政策执行。如果按过去政策,未成年时的房产只要没贷款,再申请房贷不算二套。 三、个人名下有全款购买的住房,再贷款购房 【详解】过去只“认贷”,这种情况不算二套房,但现在加了“认房”,虽然没有贷过款,但只要是在房屋产权交易系统中能够查到名下有房产,在不卖掉且申请贷款的情况下,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四、个人名下有贷款购买住房,结清出售后再贷款购房 【详解】目前银行对二套房认定是“认房又认贷”,也就是说虽然贷款买的房产出售以后,家庭名下已没有任何住房,但因为其之前有贷款记录,再申请房贷也会被算作二套房。 五、首次购房使用商业贷款,再次购房使用公积金贷款 【详解】目前公积金贷款政策也比较严格,只要借款人有过房贷记录,不论房贷是否结清、房产是否出售,即便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也会被算作二套房。 六、婚前一方曾贷款购房,婚后以另一方名义申请贷款购房,但两人户口没有在一起 【详解】夫妻双方结婚后虽然户口没有落在一起,但在民政局有过结婚登记。现在,银行在批贷时除要求借款人提供户口本外,还会要求借款人提供婚姻状况证明,而结了婚的夫妻是不能提供单身证明的,所以另一方再购房时也会被算作第二套房。 七、婚后双方共同贷款购房,离异后一方再申请贷款购房 【详解】只要央行的征信系统中能够查到房贷记录,那么即便离异后房产判给一方,另一方再贷款购房时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这使得很多试图通过“假离婚”来规避二套房新政的想法也付诸东流。

  • 根据数银在线贷款超市提供的银行认定为二套房的,有以下七种情况:一、父母名下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再购房【详解】根据新的政策,家庭成员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划为家庭范畴的。所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申请贷款购房时,就会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二、未成年时名下有房产,成年后再贷款购房【详解】根据目前银行“认贷又认房”,如果不出售现有房产的情况下,再贷款购房是属于二套房的,将按照二套房的政策执行。如果按过去政策,未成年时的房产只要没贷款,再申请房贷不算二套。三、个人名下有全款购买的住房,再贷款购房【详解】过去只“认贷”,这种情况不算二套房,但现在加了“认房”,虽然没有贷过款,但只要是在房屋产权交易系统中能够查到名下有房产,在不卖掉且申请贷款的情况下,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四、个人名下有贷款购买住房,结清出售后再贷款购房【详解】目前银行对二套房认定是“认房又认贷”,也就是说虽然贷款买的房产出售以后,家庭名下已没有任何住房,但因为其之前有贷款记录,再申请房贷也会被算作二套房。五、首次购房使用商业贷款,再次购房使用公积金贷款【详解】目前公积金贷款政策也比较严格,只要借款人有过房贷记录,不论房贷是否结清、房产是否出售,即便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也会被算作二套房。六、婚前一方曾贷款购房,婚后以另一方名义申请贷款购房,但两人户口没有在一起【详解】夫妻双方结婚后虽然户口没有落在一起,但在民政局有过结婚登记。现在,银行在批贷时除要求借款人提供户口本外,还会要求借款人提供婚姻状况证明,而结了婚的夫妻是不能提供单身证明的,所以另一方再购房时也会被算作第二套房。七、婚后双方共同贷款购房,离异后一方再申请贷款购房【详解】只要央行的征信系统中能够查到房贷记录,那么即便离异后房产判给一方,另一方再贷款购房时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这使得很多试图通过“假离婚”来规避二套房新政的想法也付诸东流

    全部3个回答>
  • 二套房贷款条件有哪些?1.借款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本市有效居留身份证或者本市城镇正式户口,有稳定的收入、有良好的信用、具有还本付息的能力2.贷款前住房公积金需要正常缴存并且连续交足半年以上,提供买自住房的有效合同或者协议,款人必须是合同中的购房人,购买共有产权的(除配偶外)共有人必须出具同意住房抵押的书面承诺;3.拥有足够的资金,不低于购买自住住房价值30%以上的自有资金,二手房需要有40%以上。借款人允许办理保险和住房抵押4.借款人在银行开立个人账户,并且允许银行每个月直接从该账户划收贷款本金以及利息。二套房贷款条件有哪些?银行如何认定二套房?银行如何认定二套房1.父母的名下已经有住房,但是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再次买房时,就会被按照二套房的政策执行。未成年的时候名下已经有一套房产,成年之后再次贷款买房时,按照二套房的政策。2.个人名下已经有全款购买的房子,再次贷款购房时,只要能查到名下有房子,如果不卖掉就会被认定为二套房。个人名下曾经有贷款购买的住房,虽然已经结清并且将房产出售,此时名下没有住房,但是再申请房贷时也会被算作二套房。3.第一次买房使用的商业贷款,不论房贷是否已经结清、房子是否已经出售,只要是申请使用公积金贷款的,同样会被算做二套房。婚前一方曾经贷款买过房子,结婚之后用另一方的名义申请贷款购房时,即便是两人的户口没有在一起,另一方再次购房时也会被算作第二套房。4.结婚之后夫妻双方共同贷款购房,离婚之后一方再次申请贷款买房时,同样是被认定为二套房。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利用“假离婚”来逃避二套房政策的购房者。银行如何认定二套房?在进行知识的贷款之前,银行一般都会查询一下借贷人的相关资料,所以通过查询的资料,就能够分析出借贷人是否是购买二套房。二套房贷款条件有哪些?众所周知,每个城市的购房政策都不一样,因此就算进行二套房贷款,需要的条件也不相同。

    全部4个回答>
  •  七类情况可认定二套房  1.父母名下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再购房  解析:新政规定,家庭成员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就是说,未成年子女也被划为家庭范畴,所以以未成年子女名义购房时,会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即需**50%、利率上浮1.1倍。如果卖掉这套房产再贷款购房的话,可以按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2.未成年时名下有房产,成年后再贷款购房  解析:根据银行现行政策“认贷又认房”,如果不出售现有房产,再贷款购房则属于二套房,将按照二套房的政策执行。而原来认定二套房主要以贷款记录为依据,成年后申请贷款购房时,不算第二套。  3.个人名下有全款购买的住房,再贷款购房  解析:根据银行现行政策,即使此前没有房贷记录,但银行只要在房屋产权交易系统中能够查到申请人名下有房产,在不卖掉且申请贷款的情况下,将认定为二套房,按照**50%、利率上调1.1倍的贷款政策执行。而过去的政策是“认贷不认房”,全款买房后再申请贷款买房不会被算作二套房。  4.曾贷款购房,结清出售后再贷款购房  解析:目前银行对二套房认定是“认房又认贷”,因此即使将房产出售,家庭名下没有住房,但因为之前有贷款记录,所以之前贷款购买房产出售后,再购买时也会被算作二套房。  5.首次购房用商贷,再用公积金贷款购房  解析:目前公积金贷款政策比较严格,只要借款人有过贷款记录,不论结清或出售,即便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首次使用也会被算作二套房,因此使用公积金贷款再购房,**比例为50%。  6.婚前一方贷款购房,婚后另一方贷款购房  解析:可能夫妻婚后户口没有落在一起,但肯定有结婚登记记录,而银行在批贷时除要求借款人提供户口本外,还会要求借款人提供婚姻状况证明,结了婚的夫妻不能提供单身证明,所以另一方再购房时也会被算作第二套房。  7.婚后双方共同贷款购房,离异后一方再申请贷款购房

    全部3个回答>
  • 随着新政的出台,二套房相关政策再次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青岛**新的二套房政策是怎样的呢? 北京已将二套房贷**比例提至七成,但贷款利率未变仍是基准利率的1.1倍。那么,青岛二套房贷**比例、贷款利率是多少呢?据了解,目前青岛二套房贷政策没有变化,仍按“**比例不低于六成,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执行。 青岛二手房政策 【相关链接】 目前青岛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优惠折扣不断缩水。虽大部分国有银行仍可申请到8.5折优惠,但这样的优惠范围在不断缩小,而采用基准利率的范围不断扩大。 2013年**新贷款基准利率表 发布时间:2012.7.6 项目年利率% 六个月5.60 一年 6.00 一至三年(含三年) 6.15 三至五年(含五年) 6.40 五年以上 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