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吉屋网 >楼市资讯 >房企战略解读1:入股链家,不如学习链家G点

房企战略解读1:入股链家,不如学习链家G点

来源:地产大哥   发布时间:2017-04-25 00:00:00

房企战略解读1:入股链家,不如学习链家G点

(易居•沃顿游学感想之二)

在易居•沃顿项目研修班,大多数同学都带着问解来:如何找到企业销售规模500亿、1000亿、2000亿、3000亿、5000亿、10000亿的方法论。

课堂上不可能给出标准答案。

课堂之外,大家交流*多的一是学习哪些标杆企业,二是路径突破。

标杆企业,不再是聚光灯下的万科,而是独角兽链家;路径的突破,也是百花其放,争鸣不一,比如蓝光发展、阳光城、泰禾,甚至还没有上市的实地集团。

恰巧,国内传出万科入股链家。讨论的话题,自然又延深为—买的是链家的股权,要的究竟是什么?

存量市场的蓝海?

协同作战?

纯粹的股权*?

或是师法链家?

你无论怎么高估这场思考盛宴,都不为过,前方有鲜花、美酒,也有食人兽和黑洞。不信的话,地产大哥将想到的、想到的,说给你听。

1.规模增长的悖论

很多房企都在谈规模增长。在挤上规模增长的独木桥上,有没有想过,规模之树不可能永远往上增长?我们在看到规模增长的背后,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地产大哥和沃顿中国学员交流探讨

这位同学很痛苦,不要规模增长不可能。

一是资本市场有要求。

如果规模不增长或是倒退,就象流言蜚语议论一个姑娘生活作风有问题,无论自证。

二是增长方法论。

放缓后,再提出新战略,无非还是数字的又一轮调整,换汤不换药。如何确定低增长时代的到来,及其工具和方法论。

三是到底怎么转型。

如何增长,扩张的方向,避免绝境,房企的转换能力还有待提高。

这位同学的的痛苦,实际上是如何找对问题。因为管理者从来都是行动派。

如果我们轻易放过这位同学的痛苦,企业接下来的发展,就会出现大麻烦。比如说,我们习惯用TRIZ、6西格玛(Six Sigma)和斯克兰(Scrum)等分析框架来寻找答案,但*会发现,自己不过是深入到了已经发现的问题中,转了一圈,却是在重新定义问题本身。

从500亿、1000亿、2000亿、3000亿、5000亿销售目标,背后是一个管理学上的悖论—“延伸目标理论”

这里举一个案例。2012年7月,Marissa Mayer被任命为雅虎CEO。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雅虎年收入从72亿美元降到49亿美元,一直在走下坡路。这位新CEO宣布,要让雅虎再次辉煌,要在5年内达到两位数年增长的超高难度指标,以及其他8项*挑战性的目标。

在她下台的时候,两位数增长指标没有实现,挑战性的8项目标更是拖了后腿。雅虎沦为被收购的目标。

这个案例可能会很好的解释同学的痛苦:在商业的旧世界里,不可能实现延深目标。

2.左晖究竟牛在哪里?

上面说到,很多人都看好链家,争破头上门谈姻缘。你有没有想过,做存量市场的,并非链家一家,为何同一市场的不同企业之间待遇,悬殊如此之大?

地产大哥跟很多做过二手房的朋友交流过,老朋友相国良曾任多家二手房公司高管,并且自己创过业。他总结两点,称之为链家G点。地产大哥深以为然。

一是简单法则。

链家的创始人左晖讲话,通俗易懂,比如说,“做难而正确的事”、“慢就是快”。这些道理,大家都懂,非常简单。

左晖的讲话风格,其实透露链家的战略、管理的精髓—简单法则。

佛家说家常话。在复杂多变且充满挑战的商业环境中,你会发现,简单法则非常有效,但构造简单法则却非常难。正如地产大哥的文章,口语而不口水,好看不好写。

二是说到、做到。

往大处说,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往小处说是“靠谱”。

链家很早就提出,要做一本楼盘字典,其实就类似新华字典,不同的是,新华字典里的每一个字,变成楼盘词典中的楼盘名。这个活儿不难吧?说起来不难,但行业中,这么多二手房公司又有哪家做到呢?做不到,就是假二手房源泛滥成灾。

“说到、做到”,其实真的不易,这是跟自己内心的魔鬼做斗争。地产大哥关注链家发现,有这么几条道理:

首先是说的要接地气,贴近市场;

其次做的是行业中的*痛点;

三是容易决策,做起来轻盈起舞。

还有*一点,强调说一下,老板是什么样的人。这个例子是从朋友那里听说的:左晖创办链家的时候,每天开着大奔,下沉到每家门面店,戴着白手套擦门店办公桌的桌面,看是否干净。

这是一个未曾求证的细节,但链家下沉式的管理作风,到*依然如此。相比较很多风头上的管理者,在图纸上画商业模式,坐在办公室里或频繁路演,依赖融资疯狂扩张。这种公司再怎么创新,只能加剧公司毁灭。

或许有人会反驳,这是互联网思维,京东不也是到现在都没有赢利。纯粹是瞎说。刘强东接受外部融资时,已经是那个年代的千万身价。你把一家公司做到过亿规模,再来谈互联网思维。

3.知道女人喜欢什么,很重要

我们说了很多,就是要寻找适合中国房企自己的方法论。要知道,企业变革的难度,*不亚于重新建立一家公司

无论是易居•沃顿研修班这位同学的痛苦,或是左晖究意牛在哪里?都直指问题核心:要增长还是要价值;要规模增长还是要价值扩张。

如果要将这表面上两难的问题统一,就是“要有质量的价值增长”。既然价值增长了,规模会不会增长,答案是肯定。即便是规模缓增长,利润肯定是大增长。

很多房企都想成为一手房市场中的链家。这个想法,其实已经透露出了方法论。

在易居•沃顿研修班上课的好处是,同学们都在房地产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有甲方,有乙方,还有丙方,互相吐槽起来,过瘾至极,更是房企价值增长的方法论。

比如刚刚有一个同学,参加“蓝光地产金融集团2017年战略合作伙伴年会”。他说蓝光发展的这一招稳、准、狠,对战略合作伙伴引入,设了8项基本原则,设置了很多机制,比如持续建立飞检、双向履约评价、业务量分配、内外红黄牌及禁入,着眼于企业生态链再造合作平台。

更有意义的是,它还鼓励合作伙伴大胆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努力提升产品科技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和合作伙伴一起“跟技术要工期、跟管理要效益”,一起实现项目建设“又快又好”。

这位同学说,按我们老师的理论,就是打造价值共创型企业要让你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变成你的创新伙伴,共同创造解决方案并改变游戏规则。

蓝光发展就从甲方变成组织者,把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监管者都纳入到自己的生态体系中去,并且鼓励他们不断推陈出新,为自己和组织创造价值。

不过,有同学马上提出反对,万科、碧桂园不也这么干嘛?

参会的同学说,不一样,比如万科,它是通过具体流程来管理利益相关者,并不具备持续的适应性。蓝光发展是请合作伙伴一起解决问题,探索潜在机会的新方法,更胜一筹,这是一种新的竞争形式。

实际上,蓝光发展已经变成打通内外壁垒的平台,协同创新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或技术,而是再造一个新生态。在资本过剩年代,企业的生态系统创新更值钱,它是更持续的生态链。换句话说,“如果你知道喜欢的女人,是怎么想的,求爱成功并不是难事。”

蓝光发展又是怎么想的呢?

以地产业务为例,它的战略是“聚焦高价值区域*、聚焦改善型住宅产品”,强调价值增长,而非规模增长,“聚焦高价值、高增值、低存量区域*”,把改善性住宅为核心的产品战略。

其实,国内很多房企做完战略,走下去不变形很难。按照教授的理论:

战略执行不等于战略一致性;

执行不等于遵守计划;

业绩驱动执行导致南辕北辙;

执行过程,各唱各调。

这位同学总结说,你提到的“简单法则”和“说到、做到”,其实蛮难的。聚焦于将战略转化为成果的关键要素,蓝光发展走新型生态链优化,是一个接地气的办法。

课堂之外的讨论,并未结束。如何你有什么意见或案例,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免责声明:此信息来源于地产大哥 ,版权归原作者。吉屋网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无偿服务,在网页上展示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进行删除处理(loupan@jiwu.com)。
买房交流群-86群(328)
  • 董董:谁来点评下时代倾城这个盘?
  • 小石头:地段还行
  • 七七妈:性价比高
  • 春暖花开:未来升值空间还是有的
  • 阿霞:周末一起约看房呀
  • 大头明:售楼处美眉不错,哈哈
3038人正在热聊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