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网 >房产问答 >法律法规 >婚姻房产 >详情

如何看待以房养老政策?有人知道吗?

147****5940 | 2019-06-17 08:59:49

已有3个回答

  • 145****5607

    原因多种,由于中国独生子女的政策执行,有很多家庭现在是小夫妻两人,但上面要负担4位老人,还有下面的一个孩子,所以在很多老人的生活养老问题上,是明显的人力不足,再加上现在物价高起,年轻人还要供养房子,车子,孩子等方方面面的开销,相对养老就也显得财力不足,所以出现了建议老年人以自己的房子为经济来源,雇用人力或负担费用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

    查看全文↓ 2019-06-17 09:00:22
  • 147****1768

    随着我们国家老龄化逐渐严重,“以房养老”的政策退出之后,为老人提供了更好的保障。那么什么是以房养老呢?简单来说,它是一项挑战不少中国传统思维老百姓的政策,从推出到实施,从实施到现在都获得了不同年龄段老百姓的高度关注。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些关于以房养老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关于以房养老政策的基本概念。

    查看全文↓ 2019-06-17 09:00:16
  • 144****7996

    而全国13亿人口,农村人占了半数上,要是农村人幸福度提高了。那么,全国人民的幸福度就提高了。我们的目光不应该仅仅放眼于城市人口。那么,这个政策对农村人的幸福度提高

    查看全文↓ 2019-06-17 09:00:08

相关问题

  • 以房养老 的 表现形式: (1)子女养老,房产由子女继承; (2)抚养人养老,房产由抚养人继承; (3)租出大房再租入小房,用房租差价款养老; (4)将房子出租出售,自己住老年公寓,用租金或售房款养老; (5)售出大房,换购小房,用差价款养老; (6)将住房出售,再租回原住房,用该笔款项交纳房租和养老; (7)将房屋抵押给有资质的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每个月从该机构取得贷款作为养老金,老人继续在原房屋居住,去世后则用该住房归还贷款。 第一种形式属于家庭养老,取决于子女的孝心和孝行;中间的几种形式属于自助性养老,有较高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自己售房和出租房等均有较大的交易成本,自己再租回房子或者住老年公寓等也有较大不确定性);**后一种形式为社会机构承揽的反向抵押贷款养老,属于社会机构提供的以房养老业务,可以为适合以房养老的人群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了。

    全部5个回答>
  • 看了一些答案,感觉绝大部分人对于养老相关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上世纪50-60年代。所以他们发表的言论除了情绪化地发泄之外,并没有可取之处。这次“以房养老”的报道中,媒体再一次利用混淆概念成功地煽动了民意,很好地表现了不负责任的“报道自由”对社会的影响。-------------------------------------------------------------国家养老从何而来?国家养老的概念与文革中提出的税利合一,以利代税”有关。由于公私合营之后剩下的基本都是公有制经济,加上当时的政治氛围使然,税收这种“反革命”行为被公有制经济上缴利润所取代。在这个模式下,企业利润与国家财政的界限很模糊。由于城市户口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否则就是资本主义的尾巴),企业成了养老的唯一支付方。企业利润与国家财政的界定不清,使得养老看起来是国家在负担。或者,更口语化的说法是“公家”负担养老。但是请注意,农村户口仍然是自己养老。正常的养老(保险)体系是什么样的?全球范围内恐怕并不存在所谓“正常”的养老体系。按照公知们的好爱,让我们看看美国是怎样的。美国实行的是与我国一样的三级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保险。主要的区别,除了居民收入之外,美国的企业年金体系比较成熟,而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而“以房养老”则属于个人储蓄保险的范畴,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养老金,养老保险指的是什么?日常生活和媒体舆论所谓养老金,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五险一金中的养老保险,在三级养老保险体系中属于基本养老保险。而在“以房养老”的报道中,养老金被解释成涵盖养老的全部金费,这是一个比全部三级养老保险体系更宽泛的概念,包含了例如子女的赡养。

    全部3个回答>
  • 以房养老”,不仅仅是养老金的问题。政府想通过鼓励人民把房子产权转让给银行,避免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之后的房子产权的纠纷,以及到时候的拆迁等问题。

  • 一名京城白领,因为买不起天价学区房便决定移民他国,下定决心后写了《再见北京》流布网络,引发了一波不大不小的舆情。没有人去考证网文叙述的是真实个案,还是商业移民机构在释放舆论烟幕弹,以便浑水摸鱼实现商业利益**大化,似乎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文章什么来头暂且不论,事实上,类似网文抓住了人们对子女教育的某种焦虑感,用偏执、狭隘的表达,刻意放大了人们对不均衡教育现状的不满情绪,这很可能干扰教育环境,误导人们的教育选择。  不必讳言,天价学区房确实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下的蛋”,有的地方情况还比较严重,这也正是当前教育改革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但应该看到,学区房问题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它还是一个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现象。在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误导之下,一些家庭热衷于购买学区房,除了为子女教育考虑,有的还有投资需求,在这种复杂的情境中,天价学区房的“教育含金量”权重似乎在相对下降。而随着教育公平不断推进和相关政策可能出现的变化,其中风险不可忽视。这类文章把人们往一个方向上引领,似乎买学区房就是绝对正确的选择,又似乎达不到目的就只能移民他国去寻找教育的“理想国”。  事实上,移民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发展中国家的移民现象,大致上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并不都和教育相关。把中国的移民现象刻意解释为对教育的不满,好像移民家庭都在对教育用脚投票,再加上一些媒体把西方教育描绘得十分完美,更影响了人们的选择。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完美的,包括美国的教育,他们也在反思自己。

    全部4个回答>
  • 同意这个观点。学区房的热捧,不在于房子的好坏,而在于**为其做出了热点,人们是在追捧**,而引起的炒房热。

    全部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