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网 >房产问答 >银行贷款 >贷款类型 >详情

征信对房贷有没有影响

157****1095 | 2023-03-03 00:33:04

已有1个回答

  • 155****9021

    征信对房贷有影响并且影响很大,房贷是把房屋抵押给银行这一种金融行为,银行会从银行信用和征信机构给出的征信报告来判断消费者的还款能力,如果征信不好,银行会认为贷款之后的风险比较高,除了可能会减小放贷的金额之外,也有可能直接拒绝贷款的申请,特别是对于已经结婚的申请人,银行要考察的是夫妻二人的征信。
    征信对房贷的影响还体现在:
    1、征信比较好的申请人在申请房贷的时候,有几率可以享受优惠的利率。
    2、征信不太好的申请人,银行会根据具体的情况上浮利率或者拒绝贷款。
    3、即便是没有逾期,个人的征信报告上也会显示出总的借款数目,包括有其他的贷款类型和信用卡,如果整体的负债比例过高,在征信报告上还显示有担保的信息,对于贷款的审批都会有一些影响。
    4、征信报告当中的查询记录过多,尤其是近半年来的申请记录过多,银行会认为申请人的资金紧张,审核贷款的时候难度增加。

    查看全文↓ 2023-03-03 00:33:04

相关问题

  • 这一项会详细记录每一笔信用卡和贷款业务情况,具体展现了当事人的负债史,银行会根据这项分析贷款申请人的消费偏好、行为方式、从其还款意愿分析还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银行审批房贷的时候,通常会查5年内的贷款业务情况,和2年内的信用卡业务情况,要求严格的银行审查期限范围可能会更长。

    全部5个回答>
  • 只要客户在银行规定的时间没有归还上,次日再次存款到银行代扣的银行卡上面,银行只能是在客户存款后的一周内,再次发出扣款指令,同时记录客户的个人信用不良记录一次。一般情况下,只要客户不是连续三个月,并且总的次数不超过3次是没有问题的。对个人有以下影响。1、影响个人征信记录2、严重逾期,金额巨大还会因“恶意透支”构成犯罪。3、逾期超过三个月或银行催款两次以上还不还款的,银行会冻结卡片并将列为禁入类客户(黑名单),同时还会起诉信用卡诈骗及恶意透支,法院强制执行。

    全部3个回答>
  • 会上征信的,贷款不能逾期。贷款是契约行为,要征信个人信用。1、如果银行起诉,非常可能会向法院申请保全你的各项资产,比如房产,汽车,存款,股票等等。2、如果你的资产清理完不能归还贷款本金和催收贷款的费用,银行可能会申请执行你的工资收入(会扣除基本生活费)。3、除非你是采取故意诈骗或者提供虚假资料贷的款,一般不会让你坐牢。4、如果您在一定时间内换不了款的话,会被划入征信系统黑名单,再贷款不可能,办理信用卡也很难,据说目前国家已经开始限制黑名单的人乘坐飞机软卧等高消费了,下一步还有啥不知道,但是肯定是不利于你的东西。

    全部3个回答>
  • 1、近两年出现的逾期记录累计超过3次但未超过6次的,属于购买首套住房,或属于已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住房贷款余额的,**低**款比例为30%;属于已有一套住房但未结清相应住房贷款余额的,**低**款比例为40%。2、近五年出现过连续3期或累计超过6次逾期记录的,属于购买首套住房,或属于已有一套住房并已相应结清住房贷款余额的,**低**款比例为30%;属于已有一套住房但未结清相应住房贷款余额的,**低**款比例为40%。3、近两年出现超过连续3期或累计6次逾期记录的,属于购买首套住房的,或已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住房贷款余额的,**低**款比例为50%;属于已有一套住房但未结清相应住房贷款余额的,**低**款比例为60%。4、借款人同时有多种逾期记录的,以情况**严重的为认定标准。5、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认定,参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审批相关事项的通知》。6、通过核实借款申请人银行流水明细,确属信用卡年费的逾期记录,可不纳入逾期期数计算。在申请公积金贷款时,是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的,并且属于阶段性保证加抵押。根据国家《担保法》中的规定,在房产没有办理完抵押手续前,保证金由开放商为贷款者担保并且缴纳,待借贷人抵押手续办理完毕、撤销保证后,该款项一并退还给开发商。

    全部3个回答>
  • 1. 其实银行是否发放贷款,主要还是以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为衡量标准的。2. 也就是说只要借款人申请的贷款金额在其偿还能力之内,且拥有良好的诚信记录都是能获得银行贷款的。另外房贷、车贷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不论借款人是先申请的住房按揭贷款,还是先申请汽车贷款,银行都会在考虑负债情况的基础上,衡量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如果借款人收入不是很高的话,在已有房贷在身的情况下,获得车贷的几率就较小了,能申请到的车贷金额也相对少一些。3. 也有网友支招,如果房贷、车贷不在同一家银行申请,审批成功率就会高一些。就目前而言,各大银行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已经较为普遍,所以这种方法也不见得会有多大的效果。

    全部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