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吉屋网 >楼市资讯 >旭辉今年的财报为什么这么好看

旭辉今年的财报为什么这么好看

来源:地产大哥   发布时间:2017-03-10 00:00:00

  小朋友到了青春期,会猛吃猛喝长个子。有没有可能,个头长得很猛,吃得却很少?

  旭辉小朋友就属于这种情况,2016年销售规模窜升至530亿,毛利率、核心净利润率持续提升,净负债率持续降低。是不是很神奇?好象有点不正常噢。

  做一个同行比较,2016年上半年,地产上市房企平均净利润率是8.15%。

  R公司为了做大规模,毛利率的底裤都不要了,净利润率同比下跌92%,净负债率也攀至85.1%。

  R公司的祼奔,负面效果很快显现。评级机构穆迪就发布公告称,将R公司的B1企业家族评级和B2一等无抵押债务评级列入降级审查。穆迪副总裁梁镇邦表示:“评级复评反映R公司无法阻止盈利能力下滑的风险正在升高,该情形将导致其疲弱的信用指标无法支撑其B1的公司家族评级。”

  做到规模的同时,拖累盈利能力是R公司的无奈选择,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法取舍,也无可厚非。这可能也是旭辉*害怕看到的一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牺牲盈利能力,融资渠道受阻(盈利能力是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看重的一个财务指标)。在香港资本市场和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净负债率又被极其看重。

  要想看明白旭辉小朋友的神奇表现,我们就来核心盯这个指标:净负债率。

  首先来看净负债率公式,净负债率=(有息负债—银行结余及现金 )/净资产。

  净负债率越低越好看,这就需要搞大净资产,压低有息负债(净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通常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以及少数股东权益等科目)。

  信用评级圈有一句话:净资不净,债将焉保?意思是说,如果净资产不干净,怎么能有能力偿债呢。所以,净资产通常被认为是保障债权人权益的缓冲垫。但如果净资产“不干净”,非但不能起到缓冲较后债权人风险的作用,反而可能蒙蔽债权人的眼睛,使得债权人承受过高的信用风险。

  我们先来看旭辉2015年的净资产构成。

  很直观地看,有两个数,特别胖。一个是未分配利润,二是少数股东权益。

  先说未分配利润,从上图看出来,旭辉迅速做大净利产,一是依靠利润积累,做铁公鸡,用很少的现金股利分红,将大量利润累积形成净资产。

  还有一个问题,要看未分配利润干净不干净。这就取决于盈利是否真实。

  如何判断盈利真实性,就要看旭辉的盈利,是否有真实的现金流支持。如果缺乏真实现金流支持,未分配利润就不算真正的权益资本,也很难起到保护债权人的作用。

  这里要引入一个公式:现金营收比。公式就是:主营业务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营业务收入。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主营业务收入中,获得现金的能力。

  2012年,旭辉现金比营收的比率很高,高达110.51%,但是到了2014年,却降低到不足80%。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大约下降了30%。在旭辉2016业绩快报版中,还没有披露经营现金流的具体数字,不如下结论。如果推测的话,可能会持续下降。

  再来看少数股东权益。

  因为旭辉还没有出正式版的2016业绩财报。净资产的具体构成,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我们目前只能粗略得知。

  从上图分析得知:旭辉2016年的净构成,依然沿袭过去的做法,通过利润留存和做大少数股东权益完成。

  转了这么一大圈,才把旭辉的净资产大概说清楚,基本的结论是:旭辉的净资产有虚胖之嫌。当然,这个虚胖,是进取中的虚胖,也要肯定。

  再看来分子上的有息负债和现金。说清楚这个问题,也是比较费劲。

  坊间说,在合作的项目中,旭辉将赚钱的项目并表,暂时没有赚钱的项目出表。

  说这个话的第1个逻辑是:旭辉把一部分债务放到了表外,表内的有息负债可以控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净负债率公式的分子做小。

  第2个逻辑是:既然很多项目出表,拿地的钱,在财报中体现的现金就会很少。*终呈现出:旭辉用很少的现金,成就了很大规模的销售额。

  因为旭辉对合作项目披露的信息语焉不详,导致上述传言,越传越疯。如果真是如此,净负债率公式的分子的确变小,净负债率降低的逻辑,就完全成立了。

  地产大哥从以下两个指标反推坊间传言。一个是负债构成期限和比例,二是资本公积。

  来看这张图:

  旭辉2016年的短期负债比例不是偏高,而是偏少,少得太不正常了。我们知道,一家财务良好的公司,短期负债越少越好。企业通常都会将负债延得越少越好。真是“你喜欢什么,就给你什么。”

  二是资本公积,旭辉的资本公积,的确是越来越少,今年加了点(我们从资本公积的定义看,它是指*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从旭辉的资本公积从2.13亿亏到了0.98亿。到了2016年,增加至1.44亿,仍然没有达到2012年水平。

  如果资本公积越来越少,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是不是可以推测,对外*的合作项目发生亏损呢?

  地产大哥一向积极正面理解企业的各种做法,旭辉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此前,地产大哥是这样推测旭辉的合作开发模式:旭辉相当于GP,合作伙伴相当于LP,两家人组成有限合伙公司,有钱的出钱,有地的出地。*终,旭辉改善了财务报表,LP实现高*退出。

  如果是这样,就意味着:旭辉在用同样的净资产,操作更大的规模,获得更多的品牌效应和管理输出*。地产大哥称之为“PE式生存”。

  如果是这样,也挺好的:既能持续经营,还可以占有资源,遏制竞争对手,同时在进行战略扩张,增加未来增值的期望和稳定的利润*。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下面这张截图。

  事实上,旭辉并不是这样做的。收入没有产生*的附属公司,干嘛使?完全没有意义!

  不过,地产大哥倒是建议旭辉玩一把真正的PE式生存:

  具体过程则是渐次增持股权,较后收购,项目公司财务达标,合并报表。这既是风险管控,也是合作利益分配的模式所在。

  但是,合伙的生意难做。怎么样让合伙的生意好做?旭辉在这方面的信披不多。地产大哥曾经研究过万科的合作玩法,提出来供旭辉和同行借鉴:

  1.无论哪一种合作,一定要使收购付出的现金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此,掌控合作合资公司的主导权是万科的底线。在各种财务数据达标后收购,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

  2. 终能够把握住三个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ROE)(集团层面)、内部*率(项目公司层面)。

  更深层次上,合作开发的核心是保持控制权,并保证现金流平衡!

  具体实操,地产大哥不知道旭辉是怎么搞的,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希望搞明白。

  回过头来看,旭辉的净负债率控制很好,也的确很好看。通过一圈分析,其净负债率经不起推敲。当然,对旭辉的要求不能太高,否则就是苛刻。必竟旭辉成功破除了500亿魔咒,正在全力为6000亿冲击。

  6000亿的事情,不好讲。在目前冲击1000亿的过程中,仅从净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背后,地产大哥发现:旭辉更应该在管控、产品力和管理团队的板凳厚度上,做大文章,不能满足做语录式地产教父,图报表上的好看。

  为什么这么说,当然是从财报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以后再讲给你听。还有一句话,机会都是自己给的;不用着急,做好自己,就是较大的机会。

免责声明:此信息来源于地产大哥 ,版权归原作者。吉屋网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无偿服务,在网页上展示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进行删除处理(loupan@jiwu.com)。
买房交流群-77群(460)
  • 森:时代倾城怎么样,值得买吗?
  • 时光机:挺不错的啊
  • 随心:现场有优惠活动,可以去看看
  • 随心:现场有优惠活动,可以去看看
  • Lucas:周边环境还可以
  • 小鱼鱼:值得入手
  • 贤:我老婆挺喜欢的
3017人正在热聊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