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吉屋网 >楼市资讯 >这家老板为什么不让大家学融创

这家老板为什么不让大家学融创

来源:地产大哥   发布时间:2018-01-22 00:00:00

上周,某家销售百亿企业组团到青岛融创学习。总经理说,融创2017年进入青岛,三个月破百亿(2017年青岛市场网签额排名前三,融创都会中心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拿到青岛2017年商品房商品住宅的双冠王),这得好好学习。

▲学霸融创

学习考察结束后,内部开会讨论。

营销总拿出一组公式复盘融创:

成交量=来访量*来访客户质量*客户体验度*接待质量*回访质量*竞争楼盘干扰度*产品性价比因子;

费效比=投入营销费用/产出效果;

客户需求量=目标成交套数/成交率;

拓客需求量=客户需求量-客户自然来访量;

成交率=项目价值/价格;

项目价值=(产品价值*传递率+体验服务品质*感受度)*营销人员用心程度;

……

然后结合自身的问题对标,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1.我们目前遇到的渠道营销瓶颈是什么?

2.目前在执行的渠道方法有哪些?

3.各产品总价段区域市场销售占比多少?

4.分类产品的成交率是多少?

5.与销售业绩目标对应的客户量是多少?

6.如何能够高效、快速拓到精准客户?

设计中心、成本控制中心等各个部门挨个发言,内容包括产品竞争力、周转、管理体系等等。

类似这样的会议流程和内容,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每年都要开好多次。

对标分析会开了整整一天,老板听得很安静,没插一句话。散会的时候,突然说:“你们说完了,我也说几句。”

以下是原文会议摘要。

01

错误和经历是两回事。

说到融创,大家印象*深的有两点:区域聚焦和高端精品战略。

区域精准聚焦很重要,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发展,要看5年以上。但是,开发商手里的钱,都是按天算。过不了今天,就没有明天。

是不是融创进青岛,代表青岛可以去了,所以我们要跟进?

融创已是千亿公司,我们还只是百亿。融创能进的城市,我们不一定能进。首先是三盘同开,拿地都成问题;拿完地后,团队又成问题。你们很多人说,可以跨越式发展,我告诉你们不可能。

企业和人一样,100亿是*毕业、300亿是*毕业,800亿是*毕业,1000亿是考托福。每家企业成长轨迹都差不多,都要经历,该犯的错误要犯。但是,错误和经历是两回事,虽然经历的事一件都少不了,但不能经历的事都犯一遍错误。

聪明的企业不是不走弯路,只是比别人走弯路快一点。社会学家做过统计,有个国家的男人在女人问题上平均犯四次错误,犯三次都算聪明人,犯两次都是智者,犯一次是圣人,一次不犯是废人。我相信融创也走过弯路,但它肯定比别人走弯路要快很多。

我们学习融创,一定要结合自己企业发展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标准,这一点要小心,不能被带到沟里。

现在很多同行老是拿成熟的企业对标不成熟的企业,这就是一个坑。有家公司老板跟我说,融创这么短的时间能做到千亿,我难道不能吗?他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如果自己团队学得慢,就把融创的区域团队挖过来,原班人马干。

这完全是赌气话。关键你不是老孙。而且,融创在奔千亿的过程中,已经经历过很多次磨难。现在能站在山顶上,就是因为度过了危机,经历了磨难。你一劫都没有经历,就想跑到山顶,老天爷太便宜你了。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岁随心所欲不逾规。企业和人一样,讲的道理就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标准。企业量级不一样,只能是学习他们经验,问题还是要靠自己创造性解决。

哪些是经验呢?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不能渗水。

02

市场调研

我们去一个新城市,做目标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的时候,总是看过去和现在,来推导未来。比如说,去年和过去三年中,什么户型好卖,我就推出将来什么户型好卖。

我们仔细看看融创青岛的产品逻辑,是这样推导出来的吗?不是!

融创在青岛的*炮就拿出自己产品线中**的“壹号院”系,而且是在北京获得成功后,拿过去的,一步到位,直接拉升当地的产品高度。上来就给你*的,让你不能拒绝,1天就卖了15亿。

我们仔细分析它的产品和当地市场原来的产品,提升还是非常明显。关键是,它颠覆了我们常规意议的调研。

通常情况下,我们进入一个城市,怎么干呢?会发放调查问卷,找人问要三居、四居还是五居。你要是这么问,他恨不得会说,当然6居好啦。

如果问他准备花多少钱买房?他会往高里说,还是往低里说?肯定是往低里说。他要算账,留多少干还没有来得及干的事,剩下才是买房。

如果你带他去看了样板间,一激动买房花的钱肯定得冒出很多。为什么?他一定是先想着怎么把这套房子弄到手,不会先想储蓄卡里有多少钱。

所以说,一个简单的市场调研问卷结论,可能差别特别大。而这种局限性,也决定了:过去正确的市场调研,不等于将来正确。

融创在青岛的策略则不同,不单纯依赖于问卷结论,而是“如果我直接给你*的,你就没法拒绝”。

▲直接给你*的,你就没法拒绝

这一点很重要,今年好卖的户型,明年不一定好卖。有可能一下子卖火了,大家就开始照抄,没过多长时间,你会发现自己在重复一个错误。如果你直接拿出*的,就一定是*适合的。

03

买资产还是买房子?

融创也在强调自己的产品力。但产品力真相是什么?很多人搞不明白。

在座的诸位,我们算一下,你平均多长时间换一次房子?大约是10年左右换一次房。房子是70年产权,相当于你只住了1/10的时间。

问题来了:我们到底是买房子,还是买资产?

举个例子,你到银行借钱,你说我老婆很漂亮,银行才不理你。如果你在城市核心区有套房,拿着房产证去,银行肯定会爽快借钱给你。所以,给客户提供一个优质的资产更重要。

这里面有个大前提,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里高速增长,夸张的时候是两位数的增长。如果一直没换房子,说明你没进步。

倒过来推,我们去某个城市拿地,看它有没有经济动能,要统计目标客群换房频次。什么样的房子住得舒服,可以调研出来。但是,房子能不能*,不是客户决定的,这要取决于开发商的对土地*前景的准确判断。

这一点,老孙的眼光就很准。而且,房产*的很大空间,实际上让利给了客户。比如说融创•都会中心,是李沧区核心板块,很多同行都看好,*后决心下得不够,融创进驻。决心下得够不够,取决于想通了没有。对于客户来说,买房就是买资产;对于开发商来说,土地储备同样也是买资产。看到这个层面,决心就容易下了。这个项目我也看过,我决心就下得不够。结果人家干出来了,而且去年网签额是49亿。

只有真看明白,才能下决心入驻这块地。很多同行不敢,根子上还是没有想明白。

04

社群利益。

老孙常说融创做高端精品。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老孙其实是强调一个东西,社群的均质化。

有些楼盘打广告说,从40平米到200平米,总有一款适合你。这种楼盘入住后,你会发现物业公司老是换,而且物业投诉率特别高。

物业公司做过统计:

住40平米的都是年轻人,12点回来一拨,1点回来一拨,2点回来一拨,*晚3点回来一拨;

住200平米的是老头老太太,晚上9、10点就上床,第二天凌晨3点醒了,4点起床,5点出门。

你发现没有,老头老太太睡眠时间,正是年青人闹腾时间。这个社区物业肯定管不好。物业管不好,楼盘二次交易时候就会贬值,至少升得慢。

我问问在座的诸位,你家房子在家庭资产中,能占到多少比例?至少70%吧。社群不均质化,直接影响到你的家庭资产负债表,你说你买房的时候,关注不关注这一点?肯定关注。

讲一个美国社区的案例。有一天,A敲门到B家,说你们家一块玻璃破了。我能不能帮你装上,而且不要你钱。A为什么当活雷锋?原来,A家正在卖房子,如果B家的玻璃不装,会影响他们家房价至少10%。

老孙讲“房地产下半场是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中国人的美好生活,首先是社群的美好生活,广场舞只是表面。

当社群高品质的时候,就成了利益共同体,大家都想着社区好,都想着家庭中占了*比重的资产*。这种社区文化肯定好,肯定是美好生活,而且会是大家的自觉行为。因为这是捍卫自己的钱袋子。

我就说这4点,融创哪些我们能学,哪些当下不能学,这个很重要。

免责声明:此信息来源于地产大哥 ,版权归原作者。吉屋网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无偿服务,在网页上展示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进行删除处理(loupan@jiwu.com)。
买房交流群-83群(388)
  • 森:时代倾城怎么样,值得买吗?
  • 时光机:挺不错的啊
  • 随心:现场有优惠活动,可以去看看
  • 随心:现场有优惠活动,可以去看看
  • Lucas:周边环境还可以
  • 小鱼鱼:值得入手
  • 贤:我老婆挺喜欢的
3102人正在热聊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