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网 >房产问答 >房产知识 >房屋面积 >详情

济南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 未来济南人均住房面积会有什么变化

146****2520 | 2016-06-27 12:16:43

已有1个回答

  • 156****0999

    2010年12月,从济南市城乡建设委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济南市中心城建成区面积将达到400平方公里,人口410万人;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到72%,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济南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将达到2512.3亿元,各类房屋竣工面积将达到2840.01万平方米,住宅2278.41万平方米。 城区建设 重点抓好西部新城、东部新区和小清河滨河新区建设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济南市在城市空间拓展方面将重点抓好西部新城、东部新区和小清河滨河新区三大新区建设。西部新城重点是搞好西客站片区建设开发,加快推进场站一体化、城市文化中心等重大项目。奥体文博片区重点强化生活居住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带动210平方公里东部新区发展。小清河滨河新区重点搞好小清河沿岸综合整治和连片开发,着力打造新的城市发展带、景观旅游带和生活休闲带。 老城区主要以优化改造提升为重点,通过加大有关项目搬迁力度拓展建设空间。二环以内老城区以释放发展空间、重塑功能形象为重点,强力推进城市“扩大”、“长高”。同时,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城中村和六层以下危旧简易楼群改造。“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精心规划建设一批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奥体中心、文化中心、枢纽中心。强力推进万达广场、九曲片区、西客站片区、大学科技园 、泺口片区、奥体文博片区等16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集中打造一批代表省会品位和形象的地标性建筑。 住房保障 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提高到36.5平方米 针对市民**关心的住房问题,有关人士介绍,计划到2015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提高到36.5平方米。我市将一方面继续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抓监控、促开工、稳房价,实施商品住房供求双向调节。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增加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发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限价商品房供给结构。 另一方面,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房地产市场研究分析及预警制度,及时发布有关市场供求和房价变化情况的信息,稳定市场预期,引导理性消费。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严格执行房地产项目资本金要求,严禁对不符合信贷政策规定的企业或项目发放开发贷款。 同时,积极培育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为特色的住宅产业集团。继续健全房地产企业信用等评价制度,加强开发企业信用等级的动态考核,支持讲诚信、有实力、重品牌的企业做大做强。适当发展中高档商品房,做大做强商业地产,突出推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建成一批特色楼宇群。 拆迁安置 搬迁城市居民8万户 建设1000万平方米安置房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完成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及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拆迁任务,逐步建立起拆迁安置用房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拆迁困难群体保障制度。拆除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约2500万平方米,搬迁城市居民8万户,建设搬迁安置房屋1000万平方米。 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在拆迁安置方面,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对拆迁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拆迁从业人员业务技能。重点研究解决困难群众的拆迁安置问题,完善拆迁困难群体的保障措施,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创造条件储备一批拆迁安置房,尽量缩短回迁过渡时间。 规范拆迁行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强化对拆迁单位、拆迁评估机构的监管。加强裁决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裁决工作机制,加大解决拆迁纠纷的力度,实现和谐拆迁。 此外,针对《物权法》实施和国务院新拆迁法规已进入修订程序等情况,主管部门将认真组织拆迁政策研究探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积极探索依法拆迁的路子,以保障济南市的拆迁政策调整及实施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一五”成就 ——— 强力推进80项重点建设工程,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全面提升。改造整修主控道路100多条,北园大街、二环东路和玉函路、舜耕路、奥体中路主干道等一批重要道路建成通车。同时,新区建设两翼展开,奥体文博片区初具规模,奥体中心突出泉城特色,形成“东荷西柳”布局,全运村实现了全运会史上接待方式的新突破,成为带动260平方公里东部新城发展的新引擎。 ——— 累计拆除违法违章建设将超过400万平方米,违法违章建设得到有效遏制;清除垃圾死角830处,清理垃圾2.1万立方米。开展了大规模、高强度、集中性的“迎全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八大攻坚行动”,500多个重点项目全面推进。 ——— 全市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各类房屋施工面积累计达6456.4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1296.4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0%。同时,实施并完成棚户区改造计划,建立了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5年底的28平方米增长到2009年的31.2平方米。

    查看全文↓ 2016-06-27 12:21:43

相关问题

  • 编者按:沈阳人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不仅体现在奢侈品消费全国位居前列上,还体现在住房上。那么,沈阳现在人均住房面积有多少呢?这个数字有什么内涵呢? 沈人均住房面积大幅提升惹质疑 你拖后腿了吗 2010年沈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7.92平米 据《沈阳晚报》报道:2010年沈阳市284万家庭户住房建筑面积为21040万平方米,户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0年第五次普查时的57.06平方米上升为74.10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五普”时的18.80平方米提高到27.92平方米。 由数字看来,沈阳人的居住条件逐步变好,房间是越来越宽敞,幸福感自然没话说。沈阳市民张先生看到报道感慨的说:“从来没有算过自己家的人均住宅平米数,数字其实不大重要,主要是真实的感受。过去4口人挤在30平的房子里,恨不得把人掉在墙上呆着,现在搬到90多平的房子里,生活果真是好了啊。” 全国人均住房面积36平 沈阳“大涨” 据8月6日的《北京日报》报道指出:日前,北京大学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调查显示,去年全国家庭现住房完全自有率为84.7%。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平方米。沈阳前年的人均住房面积为27.92,而**近却因为专家们的调查,涨到了36平方米,是不是该感到幸福呢? “80后”的小黄频频摇头:“和很多外地的同学比,和‘蚁族’比,我还是比较幸福的,住在爸妈的房子里,咱家也就80平,虽不大但还算宽敞。我家只有一套房,算算,人均连30平都不到,咋就达到36平了呢?那些居住条件比我家还不好的,估计也很疑惑吧。” 各界质疑不断 反应楼市仍需调控回归健康 看到专家的报告,网友们纷纷质疑:又被平均了;又拖了全国人民的后腿……专家近日回应称:调查披露的是全国平均数,只起到了简要概括的作用,会抹杀内部的差异。而实际上,社会不同阶层中间的内部差异很大。比如有的人是几套房,远远大于平均数,而很多“80后”、“90后”还是“蚁族”。他认为,在网络上发出声音的往往是那些没有达到平均数标准的群体,而超过平均数的却往往是“暗暗窃喜”。 由质疑声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符合报告中数据的“全国人民”还只能说是“部分”,剩下的部分或是剩下的大部分,仍达不到标准。我们暂且不去评论这些数据有没有真正的用途,还是专家用来换取研究经费的工具,单从网友们的反应看来,部分人的居住条件还是不理想的。他们或许是来自异地的打工仔,他们或许是在努力奋斗的本地人,日趋增长的房价,让他们望房退步。别说人均36平了,他们就连住房都没有。而那些拥有几套住房的人,平均下来又远远超出。除了贫富差距,还说明房子如今成了奢侈品,而非必需品。拥有多套房子的人,炒房卖房导致房价越来越高,市场越来越不健康。 数据不能代表什么,更重要的是把房价控制好,让实际情况达到理想标准,不要让人们感觉自己又拖了后腿。

  • 2012年全年柳州房地产开发投资230.27亿元,增长15.6%,全年商品住宅投资108.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投资43.23亿元,增长83.5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5平方米,增长0.14%。 柳州人均住房面积 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和异常严峻的发展形势,在柳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提出的“传承创新,稳中求进,重点突破,全面发展,努力建设‘五美五好’柳州” “二十六字方针”,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砥砺奋进,保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根据近日柳州统计局发布的《柳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柳州房地产开发投资230.27亿元,增长15.6%。 2012年柳州全年商品住宅投资108.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商品房施工面积1796.71万平方米,增长5.8%,其中住宅1359.16万平方米,增长5.5%。商品房竣工面积 237.92万平方米,下降28.4%,其中住宅191.92万平方米,下降28.5%。商品房销售面积349.45万平方米,增长9.4%,其中住宅 322.23万平方米,增长6%。商品房销售额165.75亿元,增长24.4%,其中住宅138.33亿元,增长15.9%。 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投资43.23亿元,增长83.57%;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444.77万平方米,下降72.12%;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59.76万平方米,增长27.8%;保障性住房竣工7576套,增长13.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4115元,增长9.34%。其中,食品类支出 5851元,增长9.36%;衣着类支出1061元,增长11.5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951元,增长11.85 %;医疗保健类支出806元,增长8.97%;交通和通讯类支出 1977元,下降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1586元,增长 13.07%;居住类支出 1468元,增长21.97%;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414元,增长34.84%。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45%。 2012年柳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5平方米,增长0.14%。

  • 据2011年的统计,深圳实际人口超1500万 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今年来说,应该没有很明显的变化。

  • 北京本地城镇户籍居民的住房数量已超过一户一套,基本达到一人一间的水平。但由于租金连年上涨,外来常住人口住房压力越来越大,住房状况甚至恶化。 昨天,北京工业大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办公室)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社会建设蓝皮书(2013)》。报告称,8成以上北京户籍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条件在二居室以上;而绝大多数外来常住人口没有能力在京购房,只能选择租房居住。以2011年平均工资计算,即便房子租在昌平,房租也要占到工资的4成。 报告援引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称:当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26平方米。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北京户籍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质量较高,空间可以满足基本需求,部分家庭居室宽敞。这份报告认为,除了部分无房户,北京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基本需求大体得到满足,大多数城镇居民正处于追求住房质量的阶段。 81.3%的城镇居民家庭居住二居室、三居室、四居室或者独栋住宅,大多数家庭房间基本够用,达到一人一间。 按照住房类型分,89.6%的居民居住在成套住宅里,只有0.8%的居民住在普通楼房里,9.6%的城镇居民住在平房或者其他住宅里。   与此同时,外来人口中的私营企业负责人和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在北京购买了商品房,其中有很多老板购买了多套住房。 但“限购令”让外省市人口在京购房人数减少了2成以上。报告称,北京对外来人口限购住房以前,商品房的1/3被外来人口购买。限购令施行以后,外来人口买房比例大大下降——2011年,外省市个人占期房购买者的比例只有10.1%,当年外省市个人在北京购房仅有21948套。 不过绝大多数外来常住人口没有能力在京购房,只能选择租房居住。蓝皮书强调,由于北京住房租金逐年上涨,外来常住人口住房压力也越来越大,住房状况甚至恶化。 2011年,北京租赁市场成交142.8万套,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住房平均每套月租金达3100元,全市住房月平均租金49.1元/平方米,同比涨幅11%。 报告称,能租赁成套住房的住户大体是外来人口中的精英群体,即其中的企业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但占外来常住人口比例84.4%的新移民工人,大多数只能选择租住“城中村”的农民住宅、地下室、工棚以及群租房等非正规住房来安身。 北京城镇户籍居民开始改善住房质量,而大量的非正式移民和新正式移民还未满足基本的需求。新正式移民住房负担沉重,住房质量较低;非正式移民即外来人口的住房条件低劣。 报告表示,2012年北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3797美元,但北京住房总体上还相当于西方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住房数量问题还未解决。有部分人开始追求住房的质量,而另外一部分人住在地下室、城中村等非正规住房里,还有部分人选择群租住房,使得北京大量的正规住房非正规化。北京常住居民的收入落后于经济增长,北京住房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

  • 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度解析报告显示,近10年,成都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幅提高,平均每人住房建筑面积增长23.75%;平均每户拥有住房建筑面积达99.39平方米,增长8.81%。 近10年,成都市家庭住房建筑面积大幅提高,平均每户拥有住房建筑面积达99.39平方米,较10年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增加8.05平方米,增幅达8.81%;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6.58平方米,较10年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增加7.02平方米,增幅为23.75%。资料显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成都市平均每户拥有住房建筑面积91.3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仅29.56平方米。 调查数据显示,成都人拥有自有住房的比例有所下降,全市每100个家庭中,仅有约68个家庭户拥有自有住房,自有住房率10年下降14.1个百分点;有22.81%的家庭选择租房居住,较10年前增加10.71个百分点;此外,其他住房来源占9.02%。自有住房比例下降,对此,成都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成都是人口净流入的副省级特大城市,人口流动频繁,**终致使住房来源发生比例变化。 成都市当前人口受教育程度较10年前,有了明显提高,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达1666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237人增加9432人,远远高于全省(6675人)、全国(8930人)的水平。 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成都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成都大专及以上234.16万人、**235.33万人、**494.6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 别 为 16.67% 、16.75% 、35.21%;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4727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减少66788人。 当前成都劳动力抚养的负担明显减轻,除长春的14个副省级城市中,成都总抚养比居第4位,在青岛、济南、西安之后。**新数据显示,2010年成都市人口总抚养比(人口负担系数)为26.02%,即每100个劳动年龄市民,赡养老年人和抚养的小孩总数约为26个,总抚养比较10年前下降6.48个百分点。“抚养比下降,有利于成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成都市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老年抚养比上升速度远低于少儿抚养比下降速度,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表明成都市劳动力资源丰富。 不过通报显示出,成都目前青少年性别比约偏高,男女比例为107.95:100,与10年前相比,上升1.58;而国际社会公认的性别比正常趋间为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