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网 >房产问答 >房屋买卖 >注意事项 >详情

住宅区绿化要多少才合乎规范

147****0295 | 2018-11-02 01:38:43

已有3个回答

  • 132****1073

    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小区绿化环境的选择有四点标准:
    1.小区要封闭管理。保证小区绿化环境是为所在小区居民服务的,增进居民的领域感,保证小区环境的安全与安静。
    2.要有足够的绿化面积。新区住宅建设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不低于25%,绿地指标组团不低于0.5平方米/人,小区不小于1平方米/人;同时绿地还要有充足的日照时间,满足居民区活动的要求,所以成片的绿地应满足不少于1/3的面积在标准的日照覆盖范围之外。
    3.绿地应接近居民住宅,以利观赏使用。
    4.绿地空间应包含一定数量的活动场地(如儿童游戏场),并布置坐椅、铺装地石等设施,以满足居民休息、散步、运动、健身的需要。

    查看全文↓ 2018-11-02 01:39:30
  • 155****8178

    环境是居住空间质量的重要标志,小区里的绿地不仅有着净化空气、丰富景观的作用,同时也是居民的交往空间和活动场所,增进了邻里的交往,扩大了“家”的范围。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小区绿化环境的选择有四点标准:1.小区要封闭管理。保证小区绿化环境是为所在小区居民服务的,增进居民的领域感,保证小区环境的安全与安静。2.要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小区住宅建设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同时绿地还要有充足的日照时间,满足居民活动的要求。3.绿地应接近居民住宅,以利观赏使用。4.绿地空间应包含一定数量的活动场地(如儿童游戏场),并布置坐椅等设施,以满足居民休息、散步、运动、健身的需要。

    查看全文↓ 2018-11-02 01:39:12
  • 156****7897

    绿化率其实是开发商宣传楼盘绿化时用的概念,并没有法律和法规依据。 但是,在房地产开发中,政府规定这个指标一般不少于30%。

    查看全文↓ 2018-11-02 01:39:05

相关问题

  • 1功能与形式统一 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来进行。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2设计需经济实用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3美化环境 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有平面构图,也有立体构图,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

    全部5个回答>
  •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5.0.2.3规定,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 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2)高层塔式住宅、 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房屋前后间距:两楼间距不小于前楼高度的1.2倍计算。 按照国家规定(设计规范)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底层窗户)为标准。

    全部3个回答>
  • 建筑墙体保温要求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规定的,并不是统一要求。例如北京地区外墙一般保温厚度为9-8cm,屋面保温**少5cm。

    全部3个回答>
  • 实际上,原则上将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的城建规划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的设想是脱离实际的。对此,暂且撇开《物权法》,因为,即使在居民小区范围内,业主除了住房的大门以内,对其他空间的所有权本来也被模糊了。但这不等于小区业主对小区归属感的淡漠,对小区被“解体”会无动于衷。  小区围墙无论在相对封闭的传统社会还是相对开放的现代社会,其含义都超越了其物理形态的本身,而更富有强力的法理意义和微妙的心理意义。对于中国传统居住文化而言,围墙是一种领域的体现,居住空间都围合在墙篱之内。随着住房商品化的迅猛推进,构筑物区分所有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普遍的住房所有形态。因此围墙作为相邻物权的标志有着日益重要的意义。  如果这些更多地是在心理层面上,那么,在住宅小区的选址和规划设计上,也是以小区为单位,以有围墙隔离进行布局的。无论在结构分布或户型样式上,都是在有围墙隔离的独立性上,考虑包括安全在内的总体规划。就小区通道而言,也是只满足住户的通行;给底层住户配置的院子,也是根据在一个封闭小区内的环境设计的。另外,本属于小区业主使用的绿地和车位,怎么能变成不受限制的公共区域?  从这个意义上说,打开已建成的住宅小区,不仅涉及《物权法》,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业主对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也无法避免由此造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实际问题。居民在购买房产时,都明白除了住房的大门以外,还被分摊了“公共面积”,也就是说,一旦小区围墙被拆,这些“公共面积”属性就发生了改变,这笔账怎么算?在购房的选择上,人们都趋于闹中取静,当相对独立的小区,被融入城市交通之中,就必然会失去领域感和归属感。  相关专家对此的解释是,对于新建住宅会在规划方案中涉及,而对于一些老城区而言,则就需要和城市更新方面相结合。“打破封闭小区会使更多的界面临街,更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不知这位专家住的是怎样的小区?让紧靠小区道路的住户,变成临街界面,而在“利于商业的发展”的意思里,还可变成商铺。这对大多数小区来说,是不是异想天开?市政管理中,有些临街的住宅,由于破墙开店,成了市容管理的大患,如果将小区变成商业街,是不是拆了围墙还要动迁?  为了完善居住环境,结合加强社区治安管理,不少老小区都在加装围栏,增配保安。而忽然又要把好端端的小区围墙拆掉,变成公共通道,甚至还幻想变成商业街,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人性上,都是让人费解的。如果将此上升到更高的层面,这种改变现有小区机构的做法,也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住房是公民大宗的固定私产,社会发展历史证明,私产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基石。《物权法》的颁布和推广,就是进一步明晰个体产权的法律依据。那么,即使是为了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也只能在新建住宅的规划方案中体现。而拆除已建成的住宅小区的围墙,无疑是“割肉补疮”,必然得不偿失。

    全部3个回答>
  • 由于收入的高低差异,使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出现差异,收入高的对住宅的要求高,所以有了高级住宅区;收入低的对住宅要求低,所以出现低级住宅区

    全部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