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网 >房产问答 >房屋买卖 >买房合同 >详情

 购房杠杆率是什么意思呢?是贷款利率吗?

134****1073 | 2019-05-16 21:19:47

已有4个回答

  • 146****1867

    中国的居民房贷杠杆算不算高?若按国际标准,存量房贷占储蓄的比例(29%)或占金融资产的比例(15%)等指标进行测算,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房贷杠杆率并不高。但笔者认为,宏观面上的指标判断和简单横向比较,无法反映诸多结构性问题,中国居民房贷杠杆结构性风险正在悄然降临。
    房贷杠杆远逊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首先,中国与美国、日本相比,在社保覆盖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上,差距很大,中国居民未来支出和不确定性支出要远高于发达国家。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务工收入)增幅已从2012年的10%以上降至目前的5%-8%,经济疲软或将继续拖累居民收入增长。实际上,我国城镇化率很难达到美日70%-80%的水平。所以,房贷占GDP的比重等指标不能简单的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房贷时间分布不均,增量房贷风险大
    2009年,我国房贷余额仅4.76万亿元,这一数字在今年6月份达到16.4万亿元,翻了4倍。尽管官媒仍坚持我国整体居民房贷杠杆率不高,但75%的房贷发放于房价快速上涨时期,近一半发放于2013年以后,即近期**快的两轮房价上涨周期。
    数据显示,2013年之前的存量房贷,其风险已被房价上涨覆盖,但房价单边上涨近20年后,目前50个大城市房屋总价(219万亿元)已超美国的情况下,资产泡沫风险陡增。特别是去年初以来新增量房贷风险日益突出。
    房价快速上涨使大城市杠杆率偏高
    2015年和今年上半年,楼市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6.5%和25%,销售额增长14.4%和46%,新增房贷分别增长22%和96%,显示东部热点城市成交占比扩大、杠杆率快速提升,这是风险所在。shzyshange44
    以深圳为例,2015年新增房贷是2014年的2.2倍,平均贷款成数为6.5成;今年上半年深圳个人房贷余额(9900亿元)相比2014年底翻了一倍。因此,若扣除三线、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30%左右的购房按揭率,大城市房贷杠杆率很高。
    “二次加杠杆”风险难以估量今年初,央行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繁荣,对于首套房贷认定全面放松,**比例低至二成,加杠杆受到鼓励。但即使是这样,付房贷**在一线城市也要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于是,一些购房者正在通过信用和消费贷款,甚至通过变相的“**贷”等,实现“二次加杠杆”。
    而笔者认为,“二次加杠杆”等于是玩火,现在不仅是投机购房群体积极加杠杆,还有低收入人群也在加杠杆,因为房价太高买不起,只有高杠杆才能圆上住房梦。但问题是,如果未来房价回调和收入下行,这部分杠杆风险会急剧上升。
    全民快速“加杠杆”
    在吹大房价泡沫的同时,也在快速推升金融风险。今年上半年,全国个人房贷占总贷款的16.3%,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部新增贷款中,个人房贷占41.3%,为2011年-2015年平均值的2倍,今年二季度占比更是超过50%;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制造业不景气,传统行业不良率快速上升,银行信贷投放开始向个人房贷领域转移。另一方面,房贷利率创历史新低,鼓励了加杠杆的热情。7月份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4.44%,再创历史新低,重点城市房贷利率在4.1%-4.3%之间,银行贷款结构正明显倾向于中长期个人住房贷款。
    加杠杆还是去杠杆?
    对于个人住房贷款是否在加杠杆,如何把握“去杠杆”和“加杠杆”的平衡,周小川的回答是:降低贷款条件(如降低**比例),贷款增多,从这个角度,个人住房的杠杆会有所提高,这个逻辑没错。
    但是,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如果想控制杠杆率,应掌握好整个杠杆率,关键还是要如何应对企业杠杆率过高的问题,也有一部分人比较关注地方政府的杠杆率是否偏高的问题,从总量上来讲个人消费贷款的杠杆率不太高。
    周小川认为,中国个人住房贷款占银行总贷款中的比重相对偏低,银行系统也觉得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相对比较安全,有发展的机会。央行在加强对银行总体健康程度的考核之外,将会给予银行更大的自主权,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具体政策。
    我国居民房贷杠杆高不高?
    如果按照国际算法,存量房贷占储蓄比例或金融资产比例,或者是存量房贷占GDP的比重来算都不高。但是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居民的房贷杠杆结构和增长趋势,你就会发现这种加杠杆趋势不可持续,边际杠杆已近极限,房地产泡沫问题必须引起足够警惕。

    查看全文↓ 2019-05-16 21:21:27
  • 154****7953

    不无防范风险的意味目前,虽然没有谁能断定房地产泡沫会何时破灭,但作为被地产商和购房者双重绑架的银行,实在是到了不得不为自己寻找一个安全而退的出口了。

    查看全文↓ 2019-05-16 21:21:11
  • 138****3865

    引用:
    杠杆率即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应出公司的还款能力。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率比较高,美林银行的杠杆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在2007年为33倍。
    财务杠杆概念: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
    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
    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影响的是企业的税后利润而不是息前税前利润。
    财务杠杆率等于营业利润与税前利润之比,反映由于固定的债务存在,财务费用(利息)对保险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负债的程度和企业偿债能力,财务杠杆率越高反映利息费用越高,导致ROE指标越低。

    个人观点:
    就我看来,购房杠杆率应该就是和财务杠杆率类似的一种比值。应该是购房者贷款购房的风险和资产的比值。

    查看全文↓ 2019-05-16 21:20:44
  • 144****3381

    指房地产**降低。以较低的**获得其产权。引用股市名词房地产加杠杆
    买房条件
    1、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贷款到期时男士年不超过60岁,女士年龄不超过55岁;
    3、有稳定合法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有还本付息能。

    查看全文↓ 2019-05-16 21:20:31

相关问题

  • 不无防范风险的意味目前,虽然没有谁能断定房地产泡沫会何时破灭,但作为被地产商和购房者双重绑架的银行,实在是到了不得不为自己寻找一个安全而退的出口了。

    全部4个回答>
  • 杠杆,具有放大的作用,用在房地产市场是一样的意思。假设现在你有30万,一般情况下你只能买30万的东西,但是买房子的时候,你可以**30万,贷款70万,买下100万的房子。相当于你用30万买到了100万的东西,这就是杠杆效应,提供杠杆的是银行。虽然70万要还,但在你买下的时候,你用30万的代价获得了100万的房子。加杠杆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和投资机会。假如这个房子上涨了30%,卖出就是130万,还掉70万,剩60万,赚了30万,收益率30/30*100%=100%。假如没有银行提供杠杆,第一,你没100万买这个房子,就无从谈及获利。第二,如果你有100万,全款买入,同样的假设下收益率30/100*100%=30%,差很多。

    全部5个回答>
  • 一般说借助资金买房,比如贷款。**30%,那么你有30万,就可以贷款70万。可以买个100万房子等**。假如啊,1年或者10年,房价翻番,那么你赚100万,去掉利息、手续费,按10万算,你赚90万,而你的本金才30万。如果你当初只是用30万买房,房价翻番,你也就是赚30万,去掉手续费,赚二十多万。2019年5月,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2019年一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为31.7%,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杠杆率即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值为杠杆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应出公司的还款能力。

    全部5个回答>
  • 什么是去“去杠杆化”?--金融危机下的现象   简单来说,“杠杆化”指的就是借债进行投资运营,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特别是投资银行,杠杆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本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全部5个回答>
  • 具体到银行,去杠杆不可能是减少存款,现在看来也只能压缩同业业务、表外业务了。银行是整个社会**大的资金来源,同业不让做,表外业务受限于资本压力短期内不可能全回到表内,这样看来全社会资金成本会上升。对银行而言利好利空很难判定,因为我不清楚同业、表外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大还是风险大,请大家指教。但对依赖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筹集资金的企业,短期内则是大利空。

    全部5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