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吉屋网 >楼市资讯 >黄其森建言*:不妨学习秦始皇

黄其森建言*:不妨学习秦始皇

来源:地产大哥   发布时间:2015-03-06 00:00:00

文:黄其森

一、关于中国房地产领域

1、 商品房配建保障房建议异地建设或竞拍专项资金

开发商取地模式,目前是达到土地价格高限时,竞拍配建各类保障房或自住型商品房面积。同一地块,含配建房,两者房价天差地别,客户天差地别,服务需求天差地别,硬是挤在一块,谁都不太舒服,也容易造成社区品质降低。这是不争,也是无法解决的事实,务必面对。

我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不反对更优质的地块,只要政府能划出地来,专项建设。也不妨在拍卖环节,达到土地价格设限时,竞拍配建保障房的专项资金,政府收集,专款专用,对外公开。

2、北京总价1000万以上住宅建议取消限购

有人建议在北京取消单价5万以上的商品房的限购,给“北上广深”的限购政策松松土。这有道理,但不如以总价为标准。

像北京这类城市,近年来也盖了不少小户型,如五六十平方的,5万单价折合总价是300余万,也是有不少需求的。但总价1000万以上,是个门槛,不是一般普通消费者能承受的,这几年北京每年顶多消化两三千套,无伤大雅。放开这类住宅限购,去行政化,可以活跃市场,增加税收。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北京政府拍卖的土地动辄楼面价都三五万了,开发商只能往高端做,豪宅不做也要做,豪宅化或被豪宅化将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限购松绑,是豪宅销售的出口,也是今后土地拍卖的出口。

3、自住型商品房可适时退出

北京自住型商品房的推出,旨在解决夹心层的住宅问题,平抑整体房价,目前来看达到了预期效果。

随着房价走缓,自住型商品房政策价格优势正在不断减弱,导致弃购现象大量增加。加之,规划与户型设计的瑕疵、地段偏远、配套不足、未来出售的种种限制等问题,让自住房原本优势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调控不能僵化,要动态调控,适度调控,适时调控。稳定住宅消费,到了必须考虑自住型商品房退出的时候了。

4、互联网是强大的工具,但客户更关心产品与服务

大家热衷谈互联网思维,但也有泡沫化的倾向了。单独靠互联网盖不出房子来,更降不了房价。

房地产是不动产,我牢记这一点,不论任何时间,产品与服务都是王道。

互联网是工具,是强大的工具。只要有助于提供好产品与好的服务,我们都热烈欢迎,积极响应。

5、中国房地产,新常态怎么办?

房地产与中国经济相脉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新常态,房地产概莫能外。

泰禾对策是两条,一是提前布局选好发展区域,如聚焦北京上海以及福建大本营的发展,一线城市目前怎么看风险都是*小的,相反机会还是大的。二是聚焦的基础上深耕,如北京目前9个项目,上海已有4个项目,形成区域竞争合力。三是做好产品线,如泰禾院子这类有差异化、个体化的产品,在几个城市都是当地别墅销售魁首。四是尤其加大力度关注改善型产品,以新的技术服务客户,如新风恒氧除尘住宅、智能化住宅、成套化住宅,打造舒适度更高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要。

习总书记说过,“人民有理由期盼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我一向认为,改善是个长期过程,中国的房地产依然大有作为。

6、建议设立“中华建筑文化奖”

我建议设立“中华建筑文化奖”,鼓励新中式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目前,在中国建筑行业,一等别的奖项不少,如鲁班奖、詹天佑奖、梁思成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绿色建筑创新奖,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工程质量、建筑设计的奖项,针对传承和创新中国建筑文化的奖项还没有。

“中华建筑文化奖”的一等别奖项,可专门用于奖励具有中国特色、承载了中华文明、符合国人审美情趣的建筑,以此来鼓励城市管理者、开发机构传承和创新中华建筑。中国梦,也是文化自信梦。此举也可以呼应习总书记“不要搞奇奇怪怪建筑”的观点。

7、开发企业欢迎不动产登记制度

房产不动产登记制度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首先,不动产登记政策,不会影响房地产长久以来所扮演的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角色。”

其次,不动产登记政策,也*不会导致中国房地产滑坡,或者更加耸人听闻的“崩盘”。一些多套房源持有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将名下部分房源出手,但“抛售”不代表“甩卖”,更不意味着能左右市场大盘的走势。真正影响市场掌握大盘的,依然是宏观经济形势、金融政策与供求关系。目前政策的主基调,按照*总理的话说,叫“稳定住宅消费”。稳住,平稳,稳妥,稳当,不大起大落,应是其本意。

当然,不动产登记的实施,是大大有利于未来房地产税等深化改革的举措,也有利于反腐,以及未来公民个人档案的建立。

另外,重要的是,只有摸清家底,才有助政府出台科学的房地产政策,有的放矢,不搞拍脑袋,不搞一阵风,再不能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

二、关于京津冀一体化

1、产业与配套先行,人口疏散在后

京津冀一体化,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是好思路,好出路,但总体目标也要分步走。我的建议是产业与配套先行,类似央企等大机构率先转移,人口就会顺理成章地疏散。如果想先动人口,要不效果平平,要不仅仅在九年义务教育、外来就业上设置多方限制,反而会引发诸多民生问题,影响城市活力,反而会成为京津冀一体化阻碍。

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即是做减法。应当认识到,疏解这些“非首都核心功能”并非易事。政府应当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对外迁企事业单位人员也应该给予安置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给他们看得见的发展前景。要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靠的是人的能动性。

2、政策上要有大视野

习总书记提出京津冀一体化“三个明确”:目标、思路、方法要明确。从这个角度看,大视野才有大出路。

我大胆建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上不妨学习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是至关重要的政策。

首先,京津冀迫切需要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化设计,督促三地政府打破行政壁垒,在行政领导管控上统一起来,否则一定是屁股指挥脑袋,想法各异,动作不一。

我建议,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中,适时逐步“官同仕、车同轨、车同牌、学同上、试同考、税并轨”,诸如此类,等等等等;还要将政府机构撤并优化重组,适应一体化的新格局。此外,对天津与河北而言,仅是“被分流”的一体化、仅仅是接受“首都非核心功能”的一体化也容易失去积极性。一体化就是让三地乃至更多的区域享受到北京辐射带来的机会与利益,做大做强“环渤海特大城市群”。如果政策大体一致,又有发展平台,生活成本又低,干嘛非要往北京挤?共赢,才是方向。这方面北京也要克服本位主义与老大优先的传统思维。

3、居住证制度尽快做到同城同权

2014年两会期间,我就呼吁在全国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全面降低居住证的准入门槛,为城镇化开道。国务院在去年12月4日公布了《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应是重大进展。

居住证制度在社会已经讨论很多年,5年前国务院头次提出将在全国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但直到去年年底,才出台征求意见稿,这样的速度实在有点慢。如果意见稿出来后,拖个三五年再实施,不知又要影响到多少人的命运。城镇化,成为城市的主人,而不是“暂住”在自己的国家,这是很多人的中国梦。所以我希望尽快实施,三五年太久,较好今年,尽速实行。

居住证制度要快,还要好,实现同城同权。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有些内容比较笼统,比较模糊。虽然明确持居住证的人,能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平等享有劳动就业权利、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等权利,但随迁子女能否参加中高考、能否享受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权利,只提了“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这就有可能会出现新的不确定性。其实难不是理由,想做就不难,不做就很难。

三、关于环境保护、雾霾治理问题

我也关注到了*女士拍摄的雾霾纪录片。北京APEC蓝短暂的像一眨眼,雾霾痛到无法呼吸,全国很多地方的空气也很差。我想,除了清洁能源等问题,这些方面同样要思考:

1、大城市要切实减负

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几乎垄断了所有的优势资源。资源过分集中于一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自然就会加剧。不是只有看到烟筒与厂矿才会有污染啊。给大城市减负,给核心区减负,加强初期环保规划,打造真正的卫星城市,比如让市民相对就近上下班,“大城市病”一定会减轻几分,蓝天也许就会更多。从这个意义上,京津冀一体化就很有必要,很有其迫切性。

2、企业树立环保责任意识并身体力行

关于环保,泰禾早已经从自身做起。我们公司高端项目较多,所以一直以来都在推广“低碳,绿色,环保”的人文建筑理念,对环保问题的始终高度关注。

精装修房,更加环保。根据权威机构的测算,每100平方米精装房比毛坯房可以减少2吨的建筑垃圾。精装房的低碳环保,已被广泛认同,它将是大势所趋。泰禾今后将身体力行,全力为业主打造精装家园。泰禾在上海的红桥项目,成套化率已经达五成以上,放在全国也是不错的成绩。

运用新科技,驱散雾霾。比如泰禾北京的拾景园项目、泰禾一号街区项目,采用了新风恒氧系统,让房子会呼吸,减少向大自然的碳排放。

我们已经连续几年组织“万人低碳行动,共建生态家园”的活动。覆盖全国近30个项目,投入过千万,影响力很大。其他包括“绿色”社区活动计划,开展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排放、万人大型户外大型踏青季活动等,为环保尽一份力量。

四、关于打造福建美丽的乡愁

“乡愁是一碗水,是一杯酒,是一朵云,是一生情。”今年春晚再次唱起了“乡愁”,其实乡愁还可以是一片瓦,一条小巷,一棵大榕树。“乡愁”的含义有很多,但都是游子对故乡不可磨灭的记忆,是对守护家乡山山水水的期待,更是对传承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梦、新国风”的信念。

国运昌,文运兴。“海上丝绸之路”、“自贸区”都体现了国家对福建这个文化大省的重视,这是“借力两岸资源,打造美丽乡愁”,传承与传播福建文化的较好时机。

福建要加大保护,搞好传承,先要“守得住乡愁”;其次大力推广、发扬光大,才能“让乡愁更美丽”。

今年初,习总书记在云南看望村民时说到:“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我看到这个报道,觉得很受鼓舞。去年两会的时候,我曾经提出“千篇一律的罗马小镇怎么守得住乡愁”。看到习总书记的讲话,我觉得我们想到了一起。建筑,就应该是因地制宜,不能搞千城一面,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量身定制符合当地文化味道的“乡愁”。福建现存诸多具有文化传统的古民居、古村落。我们要加大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少拆房,慎上楼。留住山清水秀,留住鸟语花香。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应有导向意识,扭转建筑西化的崇洋风气,鼓励和扶持具备地方特色与风情的“新中式”建筑。

福建传统文化的保护范围可适度扩大,核心要突出,法规要完善,开发要合理。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大胆走出去,大步走出去,大大方方走出去。这是文化的自信。要以文化旅游产业等核心项目为抓手,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创新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福建文化产品和品牌,打造一批专业化水平高、影响力大的企业和交流平台,从而“让乡愁更加美丽”。

闽台自古一家亲,同根同源不分离。我们更要借力两岸资源,打造美丽乡愁。习总书记说“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闽台一水相隔,文缘相承,有着许多共同的民间文化,比如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乡愁是根”,文化是桥。乡愁连着闽台人民的血源和亲情,文化连着海内外福建乡亲的“根”和“脉”。福建要做好桥梁纽带作用,将之发扬光大。

五、关于福建自贸区

1、福建要强化对台发展这一课

改革开放前期,目前回头看,福建并没有很好抓住对台优势,而深圳、珠海等地抓住对港澳的优势,迅速崛起成为新型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得到极大提升。而福建一衣带水的台资,反而主要跑到上海、江苏昆山一带去了。台资在福建的总量与全国比有差距,并非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有当初*环境的问题,也有基础设施跟不上问题,观念的问题。

而福建自贸区,是重新给福建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总结经验,迎头赶上,营造*软硬环境,加大对台贸易与经济技术交流。借此东风,进一步缩小与先进省市的差距。

2、自贸区是经济桥头堡,更要打造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两岸做好经济文章,福建应是先锋队,但光谈经济不够的,也是缺乏长远眼光的。更要通过人来做文章,要通过加强两岸民间的人文交流,打造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去年年底,我应邀担任台湾“中华创业发展协会”的荣誉理事长,旨在为两岸青年交流创造渠道,我觉得很有意义。两岸各有优势,大陆市场大,人才多,实力足,但台湾文创产业、科技、农业、中华文化的传承都毫不逊色,可互相借力。尤其是年轻人,更要彼此加强沟通与了解。唯有加深了解与互信,合作才能水到渠成。

这几年,泰禾集团依托媒体,举办“泰禾杯海峡两岸好文章”征文活动。今年的征文覆盖了福州市所有中*,在逾10万名学生中选拔出1万余篇*作品。同时,台湾地区也征集到50余所*的3000余篇作品。这个活动已经成为福州乃至福建省的一项文化盛事,香飘两岸。我有想法拟从今年参加“泰禾杯海峡两岸好文章”作文征集活动获奖的学生中,选拔*学生参加两岸文化交流,让两岸同学们有机会实地探寻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蕴,促进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互动。

六、关于闽台融合问题

福建省委尤权书记用“四个将要”概括了政府推动闽台交流的思路与措施。我也效仿下:建议闽台融合要有“三个先行”。

1、文化先行

习总书记说“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首先强调的就是文化。文化是维系民族感情的精神纽带。闽台融合首先就应该是文化融合先行。闽台文缘相承,两地有着许多共同的民间文化,这些民间文化是维系两地民众的情感纽带,也是开展闽台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民族文化;妈祖、关帝等宗教文化;三坊七巷等建筑文化;沈葆桢,刘铭传等历史人物对台湾的影响与贡献等。这些文化题材,国家都应该核心宣传与推广。比如两岸合拍相应的纪录片、影视剧,召开相关的研讨会,出版相应的历史研究文献。自家都不重视文化的传承,还谈什么融合。只有双方在文化上形成共鸣,才会建立稳固的情感桥梁。

2、民间先行

文化传播的更好载体,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传播。融合首先要由民间先行。台湾形势无论如何变化,两岸的民间交流都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民间传播与交流福建民营企业同样大有可为。

3、人才先行

两岸做好经济文章,福建应是先锋队,但光谈经济不够的,也是缺乏长远眼光的。更要通过人来做文章,要通过加强两岸民间的人文交流,来更好促进闽台融合。

建议出台一些对人才交流有所帮助的措施。例如,在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方面,我们能否研究设立些创业孵化支持平台;允许台资金融机构在福建自贸园区设立法人机构;允许台资*证券公司、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

(备注:2015年3月4日,在北京招商局大厦北京泰禾会议室,全国政协委员、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向参加采访的记者分享自己在两会期间的观点和建言。黄其森主要谈了六大方面,19个小话题。本文图片主要来自《经济学人》)

免责声明:此信息来源于地产大哥 ,版权归原作者。吉屋网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无偿服务,在网页上展示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进行删除处理(loupan@jiwu.com)。
买房交流群-80群(381)
  • 旧念何挽:时代倾城好不好?
  • C.yy:对比周边,性价比高
  • 约瑟:准备入手一套
  • 孔龙飞:时代倾城户型采光好
  • 黛子:你买了哪个户型啊
  • 小丸子:大家组团去看看呀
3154人正在热聊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