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吉屋网 >楼市资讯 >常州的变迁|石旭升

常州的变迁|石旭升

来源:地产识局   发布时间:2019-08-23 00:00:00

8月17到18号,我去常州考察了两天。当我走到一个叫横林的小镇,看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地,不禁浮想联翩。哦,常州,多变,非同寻常。

城市的变迁

常州*早的古城,是让我惊讶的。因为中国古城的形态格局,没有一座古城像常州古城那么不同寻常的。形态,是椭圆型;而格局,是三城三河相围的。看起来就像一个“蛋卷”的截面,或者像一棵古树的“年轮”,或者像一条盘起来的“蟒蛇”。而规模只有0.5平方公里的样子。位置就在武进区政府西侧1公里多的地方。据说,这是春秋时期的古城,距今2500年了,是中国现存*古老的城池。我买了20块钱门票进去的时候,感觉这与其说是一座城市,更是一座迷宫。据说在1000多年中,无人能敌。不过后来是自己废了,因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城市*终被大水吞没了。

我发现,常州的城市中心,在2500年中总共有2次迁移。第1次迁移,出手于吴王的弟弟季札。他把城市建在今天常州的新闸街道,也就是今天常州市中心向西北5公里的地方。之所以迁徙到这里,据说是因为这里的地势较高,西北就是宁镇丘陵,不再受水灾之苦。不过这时候的常州,依然不叫常州,而叫延陵。今天常州的延陵路,是老城区*长的一条路,或许就是为了让人记住常州的历史。

第2次迁移,是在唐朝,向东南扩建了“内子城”,面积是不到7万平米,100亩的样子,还没有今天一般的住宅小区大。其后,又沿着东南方向的大运河北岸,扩建了“外之城”,面积不到70万平米,1000平米的样子;到了五代十国,继续沿着东南方向,扩建了“罗成”,面积是11平方公里左右,比唐朝朝的城廓扩大了15倍。到了明朝,又建了“新城”,实际上,后来的这个新城反而比五代十国的罗城缩小了很多,不到2公里的样子。样子就像一条河豚,夹在左侧的关河和右侧的运河中间,从东北向东南游动。而常州古城在建国以后的几十年,一直都是常州的主城。

建国初期,常州升级为地级市。却只是在武进县的县城内设立了一个机构。市县同城,成了常州后来几十年的一个现状。这个现状,造成了常州市被武进县南、西、北三面包围,很难施展手脚。即使到了1993年,武进县政府迁到湖塘,常州市也没有完全摆脱被武进县团团包围的局面。直到武进1995年撤县设市,2002年又撤市设区,常州才重建城市新规划的曙光。

中梁的哥们介绍说,常州今天主城区的面积已经发展到300平方公里,变化是惊人的。自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开始逐步实施“一体两翼,三城联动,南北发展”策略。所谓三城,就是主城加上南面的武进区和北面的新北区,而联动的结果,导致城市被南北拉长,而东西的道路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好在今天,绕城立交已经形成闭环,城乡之间可以快速通达了。

交通的变迁

回顾常州的交通史,京杭大运河,作为历史上的交通动脉,长度近1800公里流经20多个城市,却没有哪个城市像常州这样用足运河优势的。在大运河漕运的2000多年中,常州逐渐形成了中国*的粮食集散中心、木材转运中心、纺织制造中心、水果批发中心。即使大运河在晚清枯竭之后,常州依然大难不死,因为没过多久,1911年沪宁铁路紧接着就开通了。而1996年沪宁高速的开通,还有2010年沪宁高铁的开通,又给常州的交通带来新的马力。难道,常州人总是抢得先机?不,不是这样的。

常州地图,图源网络

2008年年初,我去常州考察楼市。甲方的轿车在常州站接我去武进的路上,我发现马路中间像小型动车的东西,才知道这就是BRT,快速公交系统。我和接我的人说,让我体验一下吧!记得我当时投了1块钱硬币,半个*就到了武进的湖塘。11年后的今天,BRT在很多城市已经不再稀奇,但是常州却是江浙一带*早采用BRT的城市。更不同的在于,常州的BRT不是玩噱头,而是规模化。比如,总长度达到300公里,在10年之内累计乘客达10亿人次,日均客流占常州公交的1/3。特别是“6毛钱带你游常州”,6毛钱*长漫游40公里。就这样漫游了10年。这样的魄力,甚至在一开始还让我感到有些奇怪。

常州BRT,图源网络

奇怪的是,常州的机动车红绿灯管制,和中国的所有城市都是不同的。那就是左转先行,直行后行。我问司机们为什么要这样,司机说习惯了也就习惯了。但是我觉得常州的道路建设还是突飞猛进的。

周璇,1937年主演《马路天使》的时候,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她家乡的马路,在80年之后已经四通八达。几年前,由于瓶颈路、断头路较多,从火车站到武进区政府需要50*左右,现在呢?半个*足够了。随着今年10月下旬常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常州的交通越来越顺畅。

市民的变迁

常州人,从整体上看就和纯粹的东吴人不是一个味道。比如说话,他们既说吴语,也说江淮官话。据说,*早的一波常州人,是从山东的兖州流过来的,顺着大运河流过来的,所以常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叫兖州。而大运河是串联江南的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嘉兴的,为什么兖州人只是在常州停留下来?可能是常州相对贫瘠,土地多为丘陵和湖荡,市内又没有一座山谷,既不好耕田,又不好打仗藏身。就像中原的客家人迁徙到岭南,实在是因为那里是撂荒之地。

至于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再一次使得常州开始南腔北调。还有,常州为什么叫常州?据说是隋文帝常熟县置常州,后又割让常熟县入苏州,才有了常州之名的来历。而在雍正年间,常州升级为常州府,管辖武进、无锡、宜兴、江阴、靖江等8个县,常州号称“八邑名都”,一样说明常州人口的混杂。

正因为是本地土著和北方人的杂居地,所以常州人在性格上就比一般的江南人要硬气。同时由于多为外来人,就会比养尊处优的传统江南人更加勤奋。加之,常州码头南来北往东游西荡的人多,更善交际,也就比一般江南人更有见识。所以,倔强的性格、勤奋的状态、广博的见识,就是常州人的特别味道,也是常州传统的人性之光。

产业的变迁

或许是因为特别的人性之光,常州才创造了无数传奇的历史。我觉得常州的传奇,可以用“无中生有”来归纳。比如,没有棉花,却曾经是中国*的纺织基地;没有铁矿,却曾经是江南*的钢铁冶炼基地。甚至,即使是到了2000年以后,还发生了叫板宝钢的铁本事件;没有水果,却营造了中国*的水果批发市场青果巷;没有恐龙,却有中国*的恐龙博物馆;没有海鲜,却有超过长三角总和的海鲜排挡。顺便说一下,这3个海鲜城我都尝过,既便宜还新鲜,老板们说,只有在常州开店开一个火一个,苏州和无锡,开一个亏一个。还有,没有木材,却打造了中国*的强化地板基地。我这次去的横林镇,就是这么一个基地。强化地板的销售量和出口量,占整个中国市场的40%以上。一个林产业资源缺乏的江南水镇,历来就与木无缘,却书写了中国林产工业界“无中生有”的传奇。

常州恐龙园,图源常州市人民政府

常州人的倔强,确保了他们总是转危为安。比如清朝末年,由于大运河的淤积,常州的漕粮转运中心地位被无锡取代,却刺激了常州发展豆、木、钱、典4大业,还有就是发展以土布为主的手工业;同样转危为安的事件,是2000年以后,随着江阴大桥、苏通大桥、润扬大桥的建成,常州成为江苏长江两岸*不同大桥的地级市,但是长江却*终通过西绕城高速达到了与泰州大桥的连通。

实际上,在常州大型产业此起彼伏的追逐当中,潜伏着的,是乡镇企业的崛起。8月17号傍晚,我站在横林的运河东桥上发现,一个乡镇的规模比我看到的一般县城还要大。城市主干道甚至到两横四纵的等级。当然,在常州,除了横林镇的强化地板,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比如邹区镇的灯具城,就是国内规模*的灯具市场之一。可是,螳螂在后,孟河镇的灯具产业更是成为灯具行业的新军,而有意思的是,他们并不是着眼于邹区那样的家居灯,而是瞄准了高级车灯,出口量达到全国的60%。这些,都佐证了常州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实际上,常州强大的乡镇企业比比皆是。比如,薛家镇的医药产业,横山桥的机车产业,南渡镇的轿厢电缆,湖塘镇的纺织产业,凌家塘的农贸产业,都是在全国遥遥*的。

横林国际地板城,图源网络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化率的提升。常州的城镇化率71%,在沿海甚至苏南名列前茅,都是这个城市的生机所在。乡镇城市化,也就成了常州变迁的必由之路。

楼市的变迁

据说,从清代中叶开始,常州城区就有50%的房子是用来炒的,不过那已经是200多年前的事情了。而从我这两天考察到的情报来看,常州目前的市场客户,以自住客居多。楼市的热点正在从主城向东南西北4个方向发散。目前常州价格*贵的区域,是东面的天宁区,其中旭辉、德兴、中兴的精装房价已经超过了20000;西面的钟楼区,平均价格在17000左右;北面的新北区,平均价格在15000左右;北面的武进区,平均价格在14500左右。当然这是是从横向来说常州楼市。如果以纵向来看常州,常州楼市曾经从2015年开始出现3年不供地的局面。2017年土地市场开禁以后,成交、楼价、地价连续3年节节上升。其中,土地市场2019年上半年已经出让常州全年计划的80%以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今年年前的楼盘存量只有3个月左右,需求坚挺,供应不足。

我觉得,常州整体的楼盘品质,一点也不输给南京。比如本月初,中梁控股集团摘牌了一个叫皇粮浜地块,就是一个配套优越的地块。项目北侧就是皇粮浜湿地,挨着童子河。东侧一路之隔就是皇粮浜实验*,而不远的苏州外国语*,也将于2021年开学。而且,该项目引入了中梁的高配产品标准,尤其是户型设计优势明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梁户型设计的“户型空间八法”——正、大、景、明、精、薄、宽、透,这八个字分别对应户型设计的格局、空间、景观、采光、细节、比例、面宽、通透等八个关键因素。

当然,常州近期*的楼市动向,还是乡镇楼市蕴藏的无限商机而分散在近郊区的各个乡镇的楼市,以孟河镇的价格*为坚挺,在11000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产业的支撑,另一方面在于城市购买人群的外溢。中梁在前黄开发的项目,也佐证了主城人群外溢的倾向。有一对小夫妻,本来想在武进置业,了解到武进的楼价已到1万4左右,顿觉囊中羞涩压力颇大,而后一路向南,综合性价比之后,*终在前黄购买了中梁开发的壹号院。不过让他们心里安慰的,是前黄的教育资源,毕竟“前黄*”在整个常州的排位是名列前茅的。

常州古运河,图源网络

而我考察的横林镇,传统的大运河、沪宁高铁、沪宁高铁、沿江高铁穿城而过。特别的区位,位于常州的东大门,与无锡交界,去无锡西站坐高铁会更加方便;特别的现象,在于全镇户籍人口虽然只有5万人,而长期定居的外来人口就达7万人,远远超过户籍人口。他们大多分散在强化地板为主导的1300多家企业中,基本上都有租房和买房的需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横林镇近期提出了一系列“城镇换新”的措施。包括计划在1到2年内中天钢铁将搬迁,一部分迁往南通市,一部分迁往镇江;同时已于2018年关闭小型企业290家,预计2019年还将关闭280家,建设绿色家居产业园;近两年将继续挂牌3幅地块;后续拆迁地块不再分配安置房。这些计划都是以产业优势来与常州楼市的变迁,相对接。

更有意思的对接,还在于今年7月刚拍出的,横林葑岸河与顺通路交界的项目。我在葑岸河的桥上发现,葑岸河的南侧就是即将拔地而起的项目,北侧就是中国*知名的强化木地板集散地。而这个项目,是由港龙地产、中梁控股集团和凯尔置业3大品牌地产集团联手打造的。一个乡镇聚集3大品牌地产于一个项目,可见常州乡镇地产的曙光。其中的港龙地产,是一家深耕长三角、布局全中国的公司,目前已开发60余个项目,服务30多万业主,综合实力位居中国商业地产10强之列;而凯尔置业,属于中外合资企业,具备新加坡国际基因,秉承绿色环保概念的筑造理念。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中梁控股集团。中梁已经实现在常州溧阳、金坛、天宁、武进、钟楼全面布局,产品涵盖住宅、商业等业态,已成功开发五大项目,成为常州楼市榜单常客。目前中梁在常州重点耕耘的项目,为即将亮相的两个新项目,也就是横林,皇粮浜项目。同时中梁在城镇稳扎稳打,于常州遍地开花,而从总体策略上说,他们与市政府的“有机疏散”策略不谋而合。而中梁控股集团,2016年全年销售额190亿元、2017年销售额649亿元, 2018年销售额1050亿元。是中国房地产综合实力20强的开发企业,并位列发展潜力TOP1、成长速度TOP1、运营能力TOP1。中梁于2019年7月16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是中国20强房企中*晚上市的企业,也是后来居上的企业,未来发展十分可期。

梁思成,曾经提出“有机疏散”的原则。意思应该是将很多大都市分成许多个小市镇,每个区的人口和建筑需要严格控制,这样才能达到诗意的栖居。常州楼市,有这个趋势。因为乡镇企业分散于郊区,形成了一个个充满楼市亮光的组团。

以上,就是我8月17号到18号考察常州的感受,常州的变化是惊人的,光主城区面积就已发展到300平方公里;常州目前的市场客户,以自住客居多,楼市的热点正在从主城向东南西北4个方向发散。我觉得,常州,再也不是我们原来印象中的那个样子。常州在焕新,主城在焕新,乡镇也在焕新。在常州新一轮的楼市机遇中,或许千载难逢。

免责声明:此信息来源于地产识局 ,微信号:dcshiju ,版权归原作者。吉屋网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无偿服务,在网页上展示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进行删除处理(loupan@jiwu.com)。
买房交流群-52群(363)
  • 旧念何挽:时代倾城好不好?
  • C.yy:对比周边,性价比高
  • 约瑟:准备入手一套
  • 孔龙飞:时代倾城户型采光好
  • 黛子:你买了哪个户型啊
  • 小丸子:大家组团去看看呀
3062人正在热聊楼市
地产识局
共发表190
+订阅
微信扫码,关注大咖
中国地产联盟唯一南京成员,南京本地最具有影响力的房地产微信平台。
微信号:dcshi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