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网 >房产问答 >法律法规 >政策法规 >详情

以房养老的弊端主要是什么?

157****8019 | 2018-11-29 10:36:15

已有4个回答

  • 141****0294

    养老机构
    老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房子到养老机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养老机构不够完善。好点的养老院收费太高,还要找关系;差的服务又不到位。
    金融机构
    “以房养老”金融产品推出的**大阻力来自于金融机构,其中担心房价下行是主要原因。一位保险从业者说,这项工作的“难度在于,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中长期走势、人均预期寿命等关键因素的难以预测。对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来说,倒按揭与正按揭恰恰相反,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产权制约
    我国推行的住宅用地70年年限也是保险公司和银行等机构普遍担忧的问题。当老人年迈将房产抵押时,

    查看全文↓ 2018-11-29 10:37:20
  • 148****2666

    以房养老的弊端
    (1)难实行是目前**大的问题。以房养老难实行一方面是受到老人的传统思想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保险公司考虑到盈利问题迟迟不推产品;
    (2)相关法律制度仍存在缺失,对于投保群体和保险公司的法律保障不足。

    查看全文↓ 2018-11-29 10:37:06
  • 157****4186

    法律制度不健全
    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政府层面的“以房养老”就很难推行。“以房养老”需要民政局、房管局、人社局、金融和保险机构等多个部门一起制定具体的政策和细则才可能得到推展。
    “以房养老”需要透明、公正的法治环境。“以房养老”牵涉到房地产业、金融业、社会保障、保险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这些领域的运作质量要求相当高。
    如何保证这些行业、部门公平、公正地经营、管理和执法,在当前法治不健全的条件下是个极大的挑战。就拿房地产评估来说,由于起步较晚,中国房地产评估机构还极不规范,不但整体素质偏低,而且市场存在恶性竞争,有争议的评估结果,尤其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更难以得到及时、公正、合理的处理。有相关人士表示,在将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时,应设立对老年人居住权的优先保护原则。

    查看全文↓ 2018-11-29 10:36:53
  • 144****8230

    (一)不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容易引发代际矛盾
    受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子女应该照顾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而老人的所有财产,在其去世后也理应归子女所有。但是“以房养老”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家庭关系,使老年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换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在其去世后住宅归金融机构所有。这种情况极容易引发子女对父母的不满,导致家庭矛盾,总体上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以房养老的不确定性使交易双方都承担很大的风险
    房屋价格的波动性和人生寿命长短的不确定性是以房养老产品面临两个主要的风险。如果房屋价格上涨,金融机构收获颇丰,但是老年人从金融机构获得的养老金收入将小于抵押产权房之前房屋本身所能获得的收益,这就造成老年人承担一定的价值风险。如果房屋价格下跌,金融机构将面临巨大的贬值风险。而要让房价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保持平稳,一成不变的状态是很难的。
    (三)导致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管理和发展的混乱
    “以房养老”的推行包括三种模式:公积金管理中心模式,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模式,养老机构模式。但是公积金管理中心没有买卖和租赁房屋的职能,金融机构不能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并进行“混业经营”,养老机构能否提供与老年人房产价值相符的服务有待考究。这些问题都阻碍着以房养老方式的实施,三家机构中的任何一家实施以房养老都会涉及到国家政策不允许的领域,**终损害老年人的利益。

    查看全文↓ 2018-11-29 10:36:44

相关问题

  • 首先来聊一聊“以房养老”,这一项保险是在2014年的时候提出的,并在当年的7月份,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四座城市进行试点,两年以后,在2016年7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的部分地级市。但就目前市场的反馈来看,效果并不怎么样,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也仅仅只有幸福人寿一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相关业务,共有98户家庭139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续。然而就在今天(8月10),银保监会发布**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此消息传出,也就是说,“以房养老”要面向全国全面实行了。那么问题来了,试行了4年的“以房养老”都没能被老人们所接受,没能火起来。这一次面向全国推广有什么意义吗?就“以房养老”的核心观点和思路来讲,确实是没有问题,但我认为,这样的政策也只适用于一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然而这一部分人仅仅只占一小部分罢了。大多数老人家庭和睦美满,为什么要去参加这项保险?自己辛苦了一辈子,也就剩下了一套房子了,自然更愿意将房子留给自己的儿孙。虽然中国自古流传着“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样一句话,但又有几个老人做的到呢?哪一位老人不是为了儿孙们操碎了心!所以说,“以房养老”这一政策,是不被传统观念所接受的,我想这也是试点开展四年,却没什么成效的原因吧。再就是,这一辈的老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于一些政策也不了解,也懒得去了解。不了解,老人们就弄不清楚为什么参加了这个保险之后,自己“老了”之后,房子就变成保险公司的了,自然也就不愿意去办理这项保险。**后,个人认为,就算“以房养老”政策全面开放,我想也并不会有什么显著的效果,毕竟大多数家庭还是和睦幸福的,没有那么多的孤寡老人去投保。

    全部5个回答>
  • 以房养老是利用老年住户生存余命和住房寿命周期的差异,对广大老年人拥有的巨大房产资源,尤其是人们死亡后住房尚余存的价值,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融会以提前套现变现,实现价值上的流动,为老年人在余存生命期间,建立起一笔长期、持续、稳定乃至延续终生的现金流入。即将老年人的“死房子”变成了“活钱”,满足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和“增加养老收入”两大养老需求。然而,在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占据着主流,给子女遗赠房产的传统也根深蒂固。以房养老若要实行,需面对这一文化传统上的挑战。一方面,对于那些退休待遇十分优厚的城市人口(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依靠不菲的退休金便足以养老,根本就没有“以房养老”的必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自有产权住房如租住在廉租房、公租房中的城市低收入人口来说,虽然他们确实有养老之忧,但是又根本没有条件和资格奢谈“以房养老”。也就是说,有房子的人大多不需要“以房养老”,没房子或者没产权房的人根本没办法“以房养老”,富家水浇不了穷家田,这是“以房养老”**大的局限性所在。

    全部3个回答>
  • 以房养老是利用老年住户生存余命和住房寿命周期的差异,对广大老年人拥有的巨大房产资源,尤其是人们死亡后住房尚余存的价值,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融会以提前套现变现,实现价值上的流动,为老年人在余存生命期间,建立起一笔长期、持续、稳定乃至延续终生的现金流入。即将老年人的“死房子”变成了“活钱”,满足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和“增加养老收入”两大养老需求。然而,在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占据着主流,给子女遗赠房产的传统也根深蒂固。以房养老若要实行,需面对这一文化传统上的挑战。一方面,对于那些退休待遇十分优厚的城市人口(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依靠不菲的退休金便足以养老,根本就没有“以房养老”的必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自有产权住房如租住在廉租房、公租房中的城市低收入人口来说,虽然他们确实有养老之忧,但是又根本没有条件和资格奢谈“以房养老”。也就是说,有房子的人大多不需要“以房养老”,没房子或者没产权房的人根本没办法“以房养老”,富家水浇不了穷家田,这是“以房养老”**大的局限性所在。

    全部5个回答>
  • 以房养老是依据拥有资源,利用住房寿命周期和老年住户生存余命的差异,对广大老年人拥有的巨大房产资源,尤其是人们死亡后住房尚余存的价值,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融会以提前套现变现。

    全部3个回答>
  • 以房养老在我个人看来是算是一个商业保险吧,它的“学名”是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说白了就是老年人将属于自己的住房抵押给保险公司等商业机构,过世后则将住房交由保险机构处理。这样,老人可以解决养老资金之忧,而保险机构则可以收获住房权益,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本质上跟你在60岁时花200万买一份养老保险,保险公司每个月给你1w直到死亡的年金是一样的,国外的这种模式相当成熟。目前社会舆论还是比较激烈的,把它视为洪水猛兽。 从目前现实来看,保险机构之所以对以房养老缺乏热情,主要是因为住房市场前景难测。保险机构一旦和老人达成以房养老协议,首先必须承担按期支付其养老资金的义务,而它对住房行使权利的期限则处于不确定之中,一般来说都要经过漫长的投入。而在这个过程中,房价涨跌的巨大不确定性,无疑给保险机构带来难以确定的风险。 我们国家住宅仅有70年产权,也成为了以房养老推广的障碍。“(住宅)产权未到期或到期后如何处置依然存在政策盲点。产权到期之后,房屋是直接归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作为遗产分配给老人子女这些都是要考虑的。现在我国失独家庭比较多,他们可能是比较合适以房养老的人群。目前申请这款保险的人,寥寥无几,家长们都希望能留下些什么给后代,就算没有后代的,也希望是在自己的家里终老一生。 所以我觉得以房养老只是适合少部分人,你并不用太恐慌什么养老问题。

    全部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