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买房 >房产问答 >法律法规 >房产分割 >详情

请问地下室可以进行房产分割吗?

147****5328 | 2012-12-27 19:04:51

已有2个回答

  • 147****0153

    一般是不好分割的。如果是有产权就可以分割。

    查看全文↓ 2012-12-27 19:05:35
  • 134****8114

    这个不可以分割吧

    查看全文↓ 2012-12-27 19:05:19
泉州买房交流群-80群(480)

相关问题

  • 以我的观点,首先应该全方位的做防水处理(起码五个面,**好六个面全做)。原来有排水设施的,可以检查其可靠性(比如看其排水口的位置是否比你地下室的地面低很多。排水口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如果感觉不可靠,应该彻底堵塞,防止偶然的倒灌。进门要设置比较高的门槛。其余的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去装修了。

  • 当前,业主、开发商、物业公司经常为地下室的归属问题产生纠纷的现象层出不穷。那么,到底地下室是不是一定归业主所有?买了地下室,就真的有了产权了吗?今天,小编就为您说道说道。根据《人民防空法》规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因此,大部分新建居民小区均配备有地下室。但由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使地下室的权属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关于地下室的产权归属问题,应当从地下室的建设、销售、分摊以及人防工程的权属性质等多方面来分析,而不应从单一的或笼统的角度就认为地下室的产权归业主或开发商所有。一般,按照传统观点上说,在商品房销售时,地下室中未分摊部位和空间的产权应属于原建设单位――开发商所有;在商品房销售时,地下室中已分摊部位和空间的产权应属于全体业主所有;而地下室中人防工程的产权,应属于国家所有,由政府的人民防空办公室管理。根据各小区建设实际,参照《物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判断,地下室权属应有如下两种情况:(1)建筑层高低于2.2米的,根据《房屋测量规范》,层高在2.2米以下地下室,不计算建筑面积,不能办理房屋产权;作为公用建筑面积,业主在购房时已出资的。根据《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第八条规定公用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该条所指地下室建筑成本已打入房价,开发商不能单独议价和出售,产权应当归全体业主所有。(2)防工程的地下室,有独立使用空间,且设计用公用建筑面积的,开发商可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处置。

    全部3个回答>
  • 地下室不能办理独立产权证,一般是在商品住宅房产证上登记地下室面积。参照《物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判断,地下室权属应有如下两种情况:一、建筑层高低于2.2米的,根据《房屋测量规范》,层高在2.2米以下地下室,不计算建筑面积,不能办理房屋产权;作为公用建筑面积,业主在购房时已出资的。二、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有独立使用空间,且设计用公用建筑面积的,开发商可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处置。三、即使开发商将地下室出售、附赠给业主,但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房屋仅指“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及构筑物。”而无法取得权属证书。第三十七条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

    全部5个回答>
  • 根据《人民防空法》规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因此,大部分新建居民小区均配备有地下室。但由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使地下室的权属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关于地下室的产权归属问题,应当从地下室的建设、销售、分摊以及人防工程的权属性质等多方面来分析,而不应从单一的或笼统的角度就认为地下室的产权归业主或开发商所有。一般,按照传统观点上说,在商品房销售时,地下室中未分摊部位和空间的产权应属于原建设单位――开发商所有;在商品房销售时,地下室中已分摊部位和空间的产权应属于全体业主所有;而地下室中人防工程的产权,应属于国家所有,由政府的人民防空办公室管理。

    全部4个回答>
  • 对于净高超过2M的地下室、半地下室,一般会在产权证中注明或另发单独产权证。开发商在销售时会说赠送花园或地下室,但一般不会愿意承诺或签定赠与合同,在买房时要谈清楚,买房后就没法说了。按理说应该有。但不排除是前任业主或开发商的添附行为。跟开发商买就好办一点,因为他擅自添附的可能性不大,你可以约定(小)产权证办出后付80%(可以看出地下室和花园有无产权),产权证办好后付尾款。这样你就可以控制风险了。地下室作为具有独立空间的建筑,是有产权的,通常可以会体现在房产证中。花园所占用的土地属于小区共用设施,《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业主依法享有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处分。因此,开发商赠予的只能是一种利益,而不能构成物权性质或者债权性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全部3个回答>